• 44阅读
  • 0回复

河北第一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6
第1版(要闻)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河北第一村
本报记者 傅旭
“澳星”发射成功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党总支书记韩振国,代表1100位村民将10万元奖给了发射“澳星”的功臣们。此事曾轰动一时。
可要在十几年前,他们有这个心也没这份力,那时村里连买把扫帚的钱也拿不出。改革开放以来,半壁店发生了巨变。去年,全村集体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68亿元,在全国317个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村中排行第十位,人均纯收入1700元。半壁店村被誉为“河北第一村”。
梦想变为现实
一个过去从没有响过机器声的乡村,这些年来依靠集体力量办起了机械厂、制管厂、钢铁厂、缝纫厂等18家企业。全村的剩余劳动力成了村办企业工人,还安排社会闲散劳动力2500名。
随着村办企业的起步,半壁店对农业采取了集约化经营。村里建起了集体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先后投资5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集体经济的发展,将半壁店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1984年开始,就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工资。1985年,村里实行了退休劳保制度。近几年,集体投资100万元在村内建起了医院、学校、浴池、理发馆、商店、饭店等,村民看病享受公费医疗,家家用上了煤气灶,洗澡理发不用花钱,从幼儿到高中的学生享受助学金。用半壁店人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吃粮商品化、生活用品高档化、听的用的电器化。
在发展中转变旧观念
半壁店更深层次的变化虽不像它那高大的厂房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根本性的。
1978年,唐山钢铁公司因占地付给半壁店9万元青苗补偿费。村党支部顶着重重压力,没将这笔款分光吃尽,靠它办起半壁店第一家集体企业——机械厂。到1982年,这9万元已为半壁店创出300万元家产。半壁店人从中认识到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也多了一分商品意识。
300万元,对当年的半壁店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不少人感到心满意足了。可是当韩振国到先进地区考察回来,他又坐不住了:守着几个小摊子成不了大气候!于是,半壁店的干部们决定借贷400万元搞补偿贸易,上一个钢铁厂。消息传开,在全村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这不是400户人家都成了负债万元户?有人指责干部,有人还到市、省告状,甚至中央。“放着安稳日子不过,为啥要冒这个风险?”经过全村群众讨论,大家决定:甘冒风险上钢铁厂!1987年元旦,半壁店钢铁厂的第一炉钢出炉了。半壁店人又多了一分风险意识。
1988年,钢铁厂亏损34万元。原因在于,刚刚由田野迈进企业大门的农民一时还难以适应大企业管理,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村党总支作出一项决定又一次令全村人震惊了:同唐山钢铁公司联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唐钢,引进国营大厂的人才、技术和科学管理机制。“我们半壁店花钱建的厂子,凭啥要别人来管?烂也要烂在半壁店人手上。”有人表现出强烈不满。最终说服注重眼见为实的农民的,还是事实。联营后,仅7个月,钢铁厂完成产值2327万元,除弥补亏损外,还获纯利144万元。由此,半壁店人尝到了打开村门求发展的甜头,懂得了人才的重要性。近几年来,他们先后聘请了工程师以上专业干部6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加上其他各类技术人员共250名;又从村里挑选了30多名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送到大专院校和国营大企业接受培训。
双手描绘新蓝图
如今,半壁店人又在描绘新蓝图。前不久记者见到韩振国时,他兴奋地说:“到9月底,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已达2.5亿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今年工农业产值估计能上4个亿。今年已投资6000万元新上和扩建了9个新项目,年底可全部投产,明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将突破7亿元。现在我们准备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上高科技产业。我们村已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村镇建设试点。新村建设住宅方案已经全国著名建筑专家评定,教学楼是清华大学提供的设计方案。6月份2号新村建设已破土动工。过几年你再来,那时半壁店会变得让你认不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