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谬误流传千百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6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谬误流传千百年
本报记者 崔士鑫
无独有偶,在收到马玉龙、姚志学的来信前后,宁夏隆德县、湖北南漳县和竹溪县的一些读者也来信反映他们那里分别发现了“阴阳对生”的人形何首乌,“男女性征明显、面部方正、两手端放膝头……”,五官、体态等都极其相似!
这么多“仙药”纷纷出山,而且均以高价售出,给中药何首乌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民间,有关何首乌的传说很多。如:这种药因服用后可使须发乌黑故名“何首乌”,生长300年以上的,服用后可延年益寿乃至“成仙”。传说何首乌又分赤、白两种,赤为雄,白为雌,相对而生,到了晚上,苗蔓相交,故又名夜合。阴阳对生、沐浴日月精华千年以上成为人形的,则变成“地精”,服用后更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效。
何首乌真这么“神”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那里了解到,中药何首乌为蓼科、蓼属宿根草质藤本植物,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与中药大黄药性相近,有降血脂、泻下、抗菌、化痈作用,而不是补药。认为它有补肝益肾的滋补作用,甚至服用后可使白发变黑,这都没有现代医学研究方面的根据。“何首乌”的得名,我国历代主要医药学著作中比较一致和常见的说法是:一个叫何首乌的人,最早采来这种植物的块根服用,发现了它的药效,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何首乌实际上是一种“大路药”,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都可以采挖到野生的何首乌。何首乌一般生长三四年即可使用且容易采到,所以人工栽培的还不多见。在北京的药店里,1公斤何首乌价格十几元,在药材产地,未加工的更为便宜。所谓赤、白何首乌“阴阳对生”的说法实际上是古代医药界的一种误解和迷信。何首乌有红首乌与白首乌之别,但是红首乌(即一般所说的何首乌)属蓼科,白首乌多指萝藦科牛皮消植物而言。赤、白何首乌药性有别,更不是同一种植物,何首乌的生长寿命至多不过百年,因而“阴阳对生”、“沐浴千年日月精华”都是不可能的。
有关何首乌的传说虽然荒谬,但是却可能被一些人用来作假骗钱。何首乌作假,古已有之,清人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里介绍:“何首乌近时价日增而药益伪,其大者多补缀而成。”
记者所采访的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在仔细研究了读者提供的“人形何首乌”的照片和说明以后,一致认为有人作假的可能性极大。何首乌是块根(类似于白薯),如果是自然生长的就应该有侧根,不可能如此平整。那么这些“人形何首乌”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研究人员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利用铁制或石制的模型,套上以后放回土中,侧根很难生长,主根却可以继续吸收养分而发育成形。我国西北地区的农民常把小葫芦用铁丝网包起来,待其成熟后上面留下网状花纹,以供人观赏,“人形何首乌”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制作。另一种看法认为是采挖到野生何首乌后趁新鲜时进行加工压模,晾干后也可以出现这种形状。当然,也有“补缀而成”的可能性,但这种作法比较容易被鉴别出来。另外,研究人员还介绍,中国传统的中医讲究药材的外形,但是外形对药材的质量并没有影响。因此,即使是自然生成的“人形何首乌”在药材的疗效上没有实际意义。
药材的真伪和药性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大事,“病急乱投医”,购药者切不可被一些迷信说法所蒙蔽,以免花了钱、误了事。对市场上出现的“人形何首乌”以及其他各种“神药”、“奇材”的真伪和药性,必要时可以请当地卫生部门的药检机构进行鉴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对中医药材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已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对中医药材的科学研究,破除传统医药学中的一些谬误,更好地吸取精华,以促进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亟需引起重视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