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中日友好之桥——读武田胜彦的《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6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中日友好之桥
——读武田胜彦的《桥》
戴文葆
日本传记文学作家武田胜彦,用中文写了《桥》,于中日恢复邦交20周年之际在北京面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桥》的副题为《一个日本人的一生》,是写松本龟次郎(1866—1945)毕生尽瘁于中国留学生的语言教育,使他们通过这一预备教育进入学术的殿堂。松本翁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一生,就是默默地在中日两国间构筑友好之桥。
松本龟次郎是对前期中国留日教育事业作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之一。他是中国留学生接受预备教育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的创办人。当年秋瑾、鲁迅、周恩来及许多后来著闻于我国学术界的人士,都曾在该校接受过松本氏的教育。日本文部省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在国立教育研究所特设专门小组研究松本的教育思想和著述。1982年在他的故乡静冈县设立了纪念馆,《中央公论》等全国期刊发表了纪念文章。随后在他的故居建成了纪念公园,由著名文学家、也是生于静冈的井上靖,在纪念碑上题写了“一生尽瘁于中国人留学生教育的人”,和他的铜质胸像一尊供人瞻仰。
中国人也没有忘记松本龟次郎。1980年5月号《人民画报》发表了两版图文,标题为《中国留学生的好老师》。在纪念松本逝世40周年时,《人民日报》发表长篇专文,编者特加按语:“在中国大地风雨如磐的艰苦岁月,日本著名教育家松本先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留学生的日语教学工作,培育了众多英才。像秋瑾烈士、鲁迅先生和周恩来同志,都曾接受过他的教益。正由于松本先生热爱中国文化,坚持中日友好,公开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反华政策,因而遭到日本特高警察的长期监视。”按语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邓颖超同志访日时,曾特意约见松本翁的亲属,表达了周总理生前感谢老师的心愿。
我国1985年曾出版过日本平野日出雄与杨正光合著的《松本龟次郎传》。武田胜彦新写的这一传记,年来连载于东京的《东大新报》,现经作者亲自译成中文,从纪念这位良师益友与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说来,都是值得欢迎的盛事。松本将对邻邦学生的教育作为他毕生奉献的事业,而没有侈谈什么友好和亲善,只埋头努力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本书搜集了大量材料,把读者领到传主的家乡,从德川、武田多年对峙的古战场高天神城,跟着松本的苦学历程,再现明治、大正、昭和三朝的历史环境,让我们看到这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教育家如何奋斗成长,怀抱正直的学术良心,默默无闻地作出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贡献。黄海与日本海之波激荡不已,龟次郎启迪后进,教泽长存。
作为传记文学作品,《桥》并不是传主行年的流水帐,而是有不少切合历史实际的深层的发掘。同时使我更欣赏的是,关于幕末农家生活的记述,近代化浪潮曲曲弯弯的前进,文明开化在民间的反响,静冈市镇的历史风貌,明治将进入20年时的社会新潮,森有礼的学制改革与军国民教育的发展,把服从当作最高美德来歌颂的军国主义教育方针,有些学人匍伏于马靴与军刀之下而龟次郎守正不阿,以及南满铁路两侧日本居民的本质,特高警察的监视与战时食品的匮乏等等,即使三言五句,在一般日本历史著作中却都难以读到。武田胜彦行文中流露的正义感和他对中日友好的信念,表现了日本知识界优秀人士的良心,令人感佩!
我虽然在东京的学术会议上见过武田氏,但我在读了《桥》之后才更加认识他的才情。我相信我国读者会喜欢他这部新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