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老麦客”变“新麦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7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

“老麦客”变“新麦王”
河南农业大学农经系九○级学生薛甲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八年的故乡。
我的故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深山沟里。这里交通闭塞,土地瘠薄,距离县城五十多公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乡亲们一直过着“下地种田,靠天吃饭,鸡蛋换盐,养猪过年”的生活。村里没有人做生意,很多人从未走出过山沟。
在众多的乡亲中,只有财旺伯例外。财旺伯是全村公认的最能干的人物,绰号“大能人”。摇耧扬场,犁种锄收,庄稼人的所有活计,他样样都干得有板有眼,人见人夸。农村实行责任制后,财旺伯并不像其他乡邻那样满足于填饱肚皮,每年夏初收完自家的麦子,他就领着四个儿子操起镰刀,走出山沟,到晋、陕等地去做“麦客”,给人割麦子。父子五人凭着坚实的腰板和粗壮的双臂,甩下遍地汗珠,每年总能换回数百元的收入贴补家用。仅此一项,当时就让村里的乡亲们眼热。
十年前,在镇上读书的双喜哥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村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乡亲们都去贺喜,财旺伯乐呵呵地问:“娃子,考的啥学?”“农业大学。”双喜哥应道。“啥?”财旺伯一怔,“学啥不行,偏学农业?你没听人常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要学农业,还不如早回来跟你伯我学哩。”屋子里一阵哄笑。多少年了,这笑声还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里。
八年过去了,又是新麦入囤的时节。回到村里,我第一个见到的居然就是财旺伯。“伯,今年咋没出去做活?”我惊奇地问。
财旺伯给我讲起了他的故事。有一年他在陕西,看到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季节大显身手,惊叹之余萌发了模仿的念头,回来就借钱买了一台,还真红火,两年就收回了成本。原来的“老麦客”,现在成了“新麦王”。明年,他还准备买辆小货车跑运输呢。
听说我也在学农业,财旺伯来了兴趣。“哪天到大伯的果园里看看,给伯指导指导,中不?”“您是种庄稼的老把式,我能给您指导?”
“嘿,咋不能哩?原先,我只信人勤地不懒。可你瞧,一个新品种,能叫产量倒个个儿,到底是学问顶事!光知道在山沟里打转转,能不穷?”
我点头称是,思绪万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