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深深的情感炽热的心——记共产党员刘太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7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深深的情感炽热的心
——记共产党员刘太生
本报记者 王艾生
1991年除夕,山西省曲沃县里村乡民政助理员刘太生,来到南新庄村伤残军人、69岁的王广法家,同时请来老游击队员、78岁的五保户米金德,老复员军人、70岁的梁国栋。刘太生打开收音机,泡上刚买的新茶,摆上糖果……一边包饺子,一边听中央台春节晚会节目。三位孤独的老人顿觉温暖,小小的院落笑声朗朗。当除夕钟声敲响,吃过“年饺”后,刘太生又挨家挨户,给烈军属、伤残军人……拜早年。
为最光荣的人办实事,为孤寡老人添温暖,这已成为刘太生的一种习惯。刘太生有一个档案,记载着全乡439户优抚对象的详情,记载着23位孤寡老人的生日。1991年腊月刚过,刘太生走进烈属张秀珠老人家,把寿点、猪肉、红白糖和一件里外三新的棉衣放在老人炕头。刘太生说:“大娘,我给您过生日来啦!”老人见了,眼泪夺眶而出。刘太生记挂着每家优抚对象,记挂着每一位无依无靠的老人。10年来,刘太生访问过生活困难户上万次。
刘太生主动担当伺候瘫痪在炕上的封王堡村米金德老人的责任。米大爷78岁,抗日战争年月是老游击队员。刘太生甘当“儿子”,为老人洗衣擦身,喂饭喂水,一干就是六七年,外村的人看到这情景说:“你老有福,养了这样的孝顺儿子”。老人笑笑说:“不,太生是乡里干部。”众人惊讶了。太生说:“为最光荣的人办实事,值得!”
这几年农村大变样,多数人家逐渐富起来了。但是,有些缺劳力的户,生活还是很艰难。尤其是孤寡老人、优抚对象。刘太生把全乡的优抚对象分类排队,有针对性地扶持他们致富。刘太生到封王堡村说服村干部,把一台闲置的磨面机借给伤残军人王广法用,又帮助他买了粉碎机,安了电缆,一年可收入2000多元。他帮助中立村烈属胡发家建起食用菌基地,一年收入5000多元,盖起了三间新房。去年天旱,人们心急火燎,太生同妻子商量把自家的牛卖了一头,凑了1000元,帮助20户优抚对象支付水费,浇了113亩小麦。9年来,刘太生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0多元,帮助优抚对象。他说:“我是党员,不能眼看着贫困户受穷。党员是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生气勃勃,党的肌体就强壮健康。”
刘太生,刚40岁就头发谢顶了。他当了20年乡干部,当了10年的民政助理员。有人说:“干了20年,还是个‘员’。”“你没命地干,不知道图个啥?”刘太生说:“我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不图名,不为利,一心只想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比金钱更宝贵!”刘太生最近被评为全国百名拥军优属模范,被山西临汾地委、行署授予“特级劳动模范”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