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阅读
  • 0回复

我们怎样迎接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07
第6版()
专栏:

我们怎样迎接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
编者按:一九五三年是祖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这是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不仅以热烈、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时期,而且要以实际行动来积极参加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最近我们收到许多读者来信,报告他们准备参加祖国建设的理想和决心。现在我们将这些读者的来信选登一部分在下面;同时建议广大读者都能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地思考、讨论和研究“我们怎样迎接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将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写信告诉我们。
电业技术人员唐继恂来信
愿为祖国工业化供给更多的动力
编辑同志: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这是举国欢腾的喜讯。对于一个直接参予这一建设的新中国的工业技术人员来说,兴奋的心情尤其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渴望在祖国丰饶辽阔的土地上建设无数的近代化的工厂这一美丽的理想,远在我进工业学校时就孕育下来了。我所以选择这一门职业,当然是由于觉得学工程可以为国家(为哪一种性质的国家当然当时是不明确)贡献更大的力量。可是当我学成步入社会(那时是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社会),十余年来我日夕孜孜以赴的结果,只不过是为了勉强维持家庭生活。美丽的理想恰好成为潦倒的现实生活的讽刺。我变得悲观失望。不得不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在工作。
北京解放以后,我在石景山发电厂参加了复厂工作。感谢党的教育,我开始有了革命的觉悟。建设祖国美丽的理想又在我的心里发芽。我积极参加某号机的大修工程,向工人学习实际工作经验,又告诉工人一些技术理论方面的东西。我努力学习和推广苏联先进技术经验。一九五○年我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一九五一年我被评为厂里的劳动模范和北京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满怀信心地为争取加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而努力着。
现在,这样的日子是来到了。眼看着多少年的理想即将成为事实。我无法压抑内心的兴奋。在我的眼前展开一幅金黄色的远景,我看见我在这远景中的工作岗位。国家的工业化首先要发展重工业,一切的重工业不管是矿山或钢厂,一秒钟也不能离开电。就是说:电流就是动力,是国家工业化的动力;就是说:随着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在我们祖国的长江、黄河上面将要出现许多足以媲美苏联古比雪夫的发电厂;就是说:很短的期间内,我们将需要千千万万的电业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这样,很清楚地我认识到我目前应该努力的是什么。
趁着迎接一九五三年新年的时候,我愿意提出几点保证来和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一)除了做好经常工作以外,在工厂的行政和党的领导下搞好这次的全厂性的查定运动;(二)大力培养青年徒工,保证在一年内把一个青年徒工潘燕生培养成三级技术员;(三)加强政治理论和技术学习,特别是在短期内要学会俄文,以便更畅达地“走俄国人的路”。
石景山发电厂技术员 唐继恂
清华大学水工结构教研组来信
培养水利干部是我们的任务
编辑同志:我们是清华大学水工结构教研组的教师。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想着它,工作就更带劲。
我们这里有人在去年到过淮河和黄河,见到润河集分水闸巨人似的跨立在淮河上,像一只钢手,指挥着河流,保障着两岸肥沃土地上的农作物;在引黄工程工地,滚滚黄水流进了渠道,被引向棉田。老乡们快乐地掉下了泪。一九五三年以后,祖国的原野上将新添多少这样伟大瑰丽的工程啊!一九四八年刚升进大学、现在已在参加水利建设的谷兆祺,站在黄河滩上想起以前他妈妈的话:“你不能学水利,将来没事做没饭吃!”这些旧中国母亲的担忧,今天已经成为谈笑的资料了。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千千万万水利工程人员。中国历史上所未有过的大建设,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所希望的,在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今天将要被我们实现了。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谁不兴奋呢!我们经常描划着将来治理黄河的轮廓:蓄水以亿公方计的人造海将出现在地面上,数百万瓩的动力将被开发,整个华北平原会得到黄水的灌溉。我们知道,要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我们讲,是要干部,要学校输送出更多更好的干部。解放后才三年,从学校中输送出去的同学们已卓越地工作在祖国大小的河流上;但是太少,明年、后年,还要更多地输送。我们每一个人体会得很具体,“建设”
“干部”和“今天自己的努力”联在一起。想起伟大的建设,我们都为能够把自己这一点工作贡献到祖国建设劳动的大海中而骄傲!
建设,将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的水利干部,我们水工结构课上要讲授高坝,也要讲低坝;要讲水库,也要讲水土保持的小型工程。祖国要什么,我们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一谈到学习,都忘不了要首先学习苏联。这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大家检查了自己的俄文学习执行情况,并且提出保证继续加强俄文学习,做好翻译工作,介绍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期望能和全国一齐工作着的同志们,把培养干部的任务担当起来。
清华大学水工结构教研组全体教师
矿业学院学生魏文池来信
努力学习献身祖国的煤矿事业
编辑同志:半年以前,我还是个革命工作人员;现在,我是中国矿业学院的学生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召唤我到这个新型的、以苏联为师的、为培养祖国煤矿建设干部的学校来学习。大规模经济建设就要开始了,这就给煤矿工作人员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早就指出过:“煤就是工业的粮食”。今天我能在这样一个学校学习,使我感到骄傲!
我生长在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我曾听说:“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很奇怪:“地大物博为什么我们还挨饿?”也有人这样讲:“我们的国家财富多得很,就是埋在地下没有开发。”我想:长大了我一定到矿山去开采矿藏。但这只是一个空想。开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高度的科学技术。那时我连上学的机会都得不到,而已经学了这样的科学技术的人不是还在失业吗!
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采矿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三年来我们祖国的采煤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和我们祖国建设的需要,还差得很远。光荣的任务就落在生活在毛泽东时代青年的肩上。今年,只我们中国矿业学院,就有八百多个青年,愉快的投身到这一事业中来。采煤,不再是被人认为又黑又脏又苦的事了。现在我们全院的教师,正在积极的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以改进教学工作。他们热情地关心着每个同学的学习,使每个同学离开学校马上就能担负起祖国交给的任务。
祖国对我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这里已经完全给我们准备好了学习的条件,只要自己努力,在一年中就可以学到在旧社会学校里几年不能学到的东西。祖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开始,数以“亿吨”计的工业动力的煤要我们及时的供应。为了祖国建设,我决心把我的一生献给伟大壮丽的煤矿事业。
中国矿业学院矿山机械系一年级生 魏文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