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假之苦优之甜——晋江人抓产品质量的体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假之苦优之甜
——晋江人抓产品质量的体验
本报记者 张铭清
9月11日,中秋佳节。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热闹非凡。“福建省晋江市侨乡名优产品展销会”在这里开幕。
慕名而来的北京人,把个5000平方米的展厅挤得水泄不通。面对着目不暇接的“国产洋货”,他们真有点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买什么好了。才几年工夫,晋江人便一洗“假药”之耻,展现了晋江产品新的风貌。
许多人对晋江并不陌生,很遗憾,它的知名度是和“假药案”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假药”,是以食品冒充“药”,说它是“假药”,不无道理。问题只发生在陈棣镇的几个村,但几颗鼠粪,坏了晋江“一锅汤”。
晋江人当然不会忘记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页。
6年前,几乎在一夜之间,晋江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地方,“晋江”二字简直成了“假”的代名词。晋江人到外地出差,不敢说自己是晋江人,因为人家宾馆不给住宿,不敢和晋江人打交道。甚至正和晋江青年谈着恋爱的,也立即告吹。那理由也很简单:“药都敢作假,人也靠不住。”
那时候,福建有个晋江县,还有个晋江地区。晋江地区辖11个县区。一时间,这个地区的其他10个县区,也跟着晋江背上了黑锅。尽管他们口干舌燥地、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解释:我们这个县只是和晋江在一个地区,根本不是一个县。可你越解释,人家越不信,越害怕沾边,到头来,是越抹越黑。
要说受“假”之害,恐怕没有人比晋江人体会得如此刻骨铭心。要说对“质量就是生命”的理解,也恐怕没有人比晋江人理解得如此深刻。
晋江人尽管一时失去了信誉,可没有丧失自信。他们明白:“毁了的信誉,只有用信誉挽回。”
晋江人从基础工作抓起,把“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任务,在乡镇企业中开展“四上一提高”,即生产上规模,管理上等级,技术上水平,质量上档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上新台阶。
气势磅礴的质量翻身仗在晋江打响!
为了严把产品质量关,晋江的乡镇企业建立健全的质检机构,严格的质检制度。县技术监督局、计量所、产品质量检验所相继成立。按主要产品对口设置了橡塑、食品、建材、机配4个质量检验站。这些质检部门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40多套检测设备,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全市乡镇企业执行国家和部颁标准的有2800多家,出口产品全部采用国际标准。
生产服装鞋帽的企业,对质量环环把关。每一道工序都要过自检、互检、抽检、总检四道关。当发现有的地方把残次品以低价买去,以正品价销售,影响晋江货声誉的情况后,便采取断然措施,把残次品付之一炬。
在展销会上,晋江的产品几乎都佩着“信誉卡”。其实,不仅在展销会上,如今,晋江的产品几乎都佩上了信誉卡。小小的“信誉卡”透着晋江人的自信、自豪、自强的风采。
晋江人对自己的产品的质量是自信的。今年上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始的时候,一家大城市的百货商店出于好意,打电话问晋江的一家企业,是否暂时把他们生产的鞋收起来。得到的回答是相当自信的:谢谢好意,但不用收。人家收,咱们卖。
现在,晋江人发现,他们创出的服装、鞋的名牌,竟在外地被一些企业冒牌生产。对此,晋江人当然要提出交涉,以保护自己的声誉不受侵犯。从假冒别人,到被人假冒,晋江人为此自豪。
(附图片)
晋江侨乡名优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北京展销10天贸易成交额3500多万元。图为顾客正在选购佩有“信誉卡”的优质新潮服装。 怀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