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如江上清风 山间明月——读王充闾散文集《清风白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如江上清风 山间明月
——读王充闾散文集《清风白水》
徐中玉
“文如其人”是说作文大体如其人品、个性、格调、学问。人的一生会有不同性质、程度的变化,而文字一经写下,就比较稳定了,以其文对照其人的一生,难免有不甚符合或大相违悖处,所以便产生了“文未必如其人”的议论。我认为这种议论有道理,笼统概括,不能说明复杂问题。但如能理解其一生,其各个不同的时期,然后再来区别看此人的作品,那么,我认为“文如其人”大体还是可以这样说。推而广之,作文如是,读文是否也可这样说呢?喜爱读怎样的文字,难道同其人的“为人”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必定有。读者的“为人”不但未必很简单,也会有各种变化,所以趣味爱好亦不必一以贯之,这不消说。
读王充闾散文集《清风白水》,我很喜爱。读后感觉,借用苏东坡这两句:“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可获我心。
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充闾同志的文章。现知他已出版过三本散文集,是位老手了。从文章中,知道他并非专业作家,自称“充其量只能算一名亦劳亦武的民兵”。这位民兵却极不简单:每天都有繁杂的公务,公余之暇,独喜一个人“负手闲步”,“此时心境悠然,万虑澄净,平日的诸多见闻、联想便如一脉清泉汩汩流出”。(《后记》下同)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胸中有得,即横说竖说,清新自然得几乎能泯灭了同我的距离。书中“状时代之洪波,写人情之欣戚,究世事之得失,发物理之精微,都是意之所适,情之所钟”。丰富、坦率,多从实际体验、理想追求和真诚心态中来。对读者有启迪,值得进一步思考。各人可以有某些不全相同的感受,文章却无时下常见的种种矫饰,这就使我想到了江上之清风。文章关涉世务,热心济时,而无讲章气、是出手不凡的艺术品。融抒情、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散中有整、情理圆融,能使阅读也成为一种享受。
繁杂的事务往往会使艺术的触觉变钝、温馨的记忆遗忘、思考过于严肃成为枯燥、追求太现实了有近世俗,这本书没有让我产生这种感觉。倒是他的执著的责任感、他的某些虽有悠久传统而在此时此地重新提出来的勇气和新鲜感,令我神往。例如:“幸福的实质就在于不断地追求”、“在改革开放中,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而认为只是喊而不作,“那还有什么开拓创新之可言”;从唐代杨巨源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生发到选拔人才应“爱才尤贵无名时”,对今天选拔人才,指出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种种挑剔、不服气、嫉妒等旧的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影响;说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一直成为人们嘲笑、揶揄的对象,固咎由自取,因为他毫无真实本领,跟着人家混饭吃,还不懂装懂,但若不是当时有这种“大帮轰”、“大锅饭”的吹竽体制,有齐宣王这样不过附庸风雅的庸主,也许南郭先生早就发奋成才了;还有他的反诬陷、反“好好先生”、反“直线思维”等生动有趣的谈论。谈言微中,举重若轻。很难想象他“独自负手闲步”时是怎样进行这种艺术构思的。有了“催人奋进”、“引人遐思”的环境,又熟悉“令人感慨的风物人情”,他心潮难平,创作的欲望就重新燃起。在自讨苦吃中他还是感到了一种乐趣,觉得“创作本身也是一种诱惑,一种欢愉,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没有这种种感觉,就不会有他的创作,就不可能写得现在这样吸引人。没有一本真正有巨大价值的作品不是从这里开始的。不管在何等困难条件下,谁若连自己都承认创作乃在“爬格子”,有无志气?被某些人瞧不起尽可满不在乎,连自己都毫无志气,混口饭就够,行吗?“山间明月”之感即从这些方面来。
我只要多少说出了为什么会很喜爱并感谢这本书的理由就够,所以就不再往下说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