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西南地质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地质勘探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08
第2版()
专栏:

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西南地质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地质勘探力量
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发现矿苗三千多处,龙烟铁矿区矿藏量比原有资料数字多几倍
西南地质局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召开了地质工作会议。根据陈云副总理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克服任务大、力量小的困难问题。西南地质局过去在合理使用地质人才方面曾存在着缺点,如有八个地质工作人员被分配作图书管理、采购、转运等工作,有些技术干部兼作行政工作,使力量不能集中。根据这些情况,会议决定首先调整干部,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技术干部,分配到野外地质工作岗位上去,另外准备调一百多名老干部担负主要行政工作。为了增加新的力量,会议决定在一九五三年有计划地开办训练班。目前,西南地质局已经开办了钻探人员训练班和地质人员训练班,共有学员一千多名,一九五三年学员人数和教学范围都要更加扩大。许多技术人员在会上保证一九五三年每人至少带出三个徒弟。绘图、化验等部门也准备大量吸收新干部参加工作,以便培养出六倍到十倍于现有人数的新技术人才。
对于如何提高现有地质人员的本领问题,到会代表深入讨论了陈云副总理指示的三种学习方法。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检查了过去自高自大,彼此看不起的错误思想,保证今后互相虚心学习,加强团结。许多技术人员严格批判了盲目崇拜英美技术的思想,并提出今后学习苏联先进技术的具体办法。地质组技术人员决定每人钻研一种苏联先进工作法,待研究试验成功后,彼此进行讲授。
通过这次会议,西南地质局干部大大提高了思想认识和完成任务的信心。各野外工作队、各部门都在会上提出保证完成中央分配的一九五三年的光荣任务。过去长期作室内工作的老技术人员,也都主动地争取参加野外地质工作。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乐森浔在发言时说:“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我要求分配到艰苦的地区作探勘工作。”
又讯: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运用流动的矿苗调查队发动群众积极报矿,收到很好的效果。两年来,矿苗调查队在辽东、辽西、热河三省依靠群众力量,已发现矿苗三千多处,其中已经判明有采矿价值的达一百多处。
一九五一年春,该局接受苏联地质专家别马斯的建议,在所属各矿山建立了十二个流动的矿苗调查队,每队人数四人到六人,队员都是经过短期训练的有采矿经验的工人和当地知识青年。他们每到一个乡村,就主动地和村干部联系,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召开村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宣传群众报矿的意义,了解当地岩石和矿石的情况。调查队在两年来,一共召开了六百多次一百人以上的群众大会。调查队的经验证明:解放后热爱祖国的广大群众,只要明了报矿意义,都能积极协助调查队进行工作。如辽西省锦西县农民杨占山在十年前掘出了一堆金属矿石,一直藏在家里,听了报矿宣传以后,第二天一清早,就背着一百多斤重的金属标本从三十里路外送到调查队的宿营地,接着又领调查队员翻山越岭去勘测发现矿石的现场和附近地区,终于发现了一个金属矿床。
矿苗调查队除向群众作口头宣传外,还携带了大批宣传图表和矿石标本在乡村举行小型展览会,以提高群众对矿藏的兴趣和知识。这个办法对推动群众报矿起了很大作用。铁岭县农民邢文国和刘春友参观展览会以后,在山上发现了一些矿石,和展览的一种矿石相似,于是,两人就带了标本,坐火车到沈阳市,报告给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
矿苗调查队在离开一个乡村以前,一定在群众集中的地点张贴许多报矿宣传品和该局制订的报矿提奖办法,并主动找当地报矿积极分子或村干部担任矿情报告员,以便各地发现矿苗时,矿苗调查队能及时得到反映。
根据这些经验,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已举办地质勘测学校,培养大批矿苗调查队队员。准备学成后到东北各地普遍发动群众报矿,以利于国家资源调查工作的进行。
又讯:华北龙烟铁矿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初步证实矿藏量要比原有资料数字多好几倍。
为了给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一九五二年五月,中央地质部门就派出地质勘测队到该矿区担任资源勘测工作。参加工作的地质人员和测量人员,不避艰苦,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他们经常顶着星星上山,摸黑才回来,中午只在山上吃些干粮,即使在大雪天也坚持工作,终于胜利完成了地质普查的任务。这次工作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许多农民都自动地给地质工作人员带路,给他们腾房子住。为了给新矿山的设计提供数量、质量等各种精确的指标,该矿区正根据普查结论,紧张地进行架设高压电线,铺设自来水管,建筑办公室、宿舍以及稳装钻塔等各项准备工程。一个更大规模的钻探、坑探、槽探、物理探矿等地质详查工作,就要全面展开。
(据新华社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