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读《唯物史观与哲学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9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读《唯物史观与哲学史》
何君康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史研究评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北京大学李清昆教授继《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之后,研究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又一成果。该书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概要地介绍了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突出了作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哲学史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这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普氏的哲学史论著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普氏熟练地和富有创造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运用于哲学史研究工作,从而使他对哲学史的评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普氏对哲学史的论述也是关于历史观的比较研究,他系统地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既是对以往历史哲学合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历史观领域的革命变革。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容,避免对其作抽象的、教条式的、肤浅的解释,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二,着重论述了普列汉诺夫对哲学史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普氏鲜明地指出:“唯物史观首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他在哲学史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坚决反对用唯物史观的抽象原则去剪裁哲学史,而是致力于把唯物史观作为根本方法用于对哲学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体系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普氏关于方法问题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不应以社会思想史说明社会经济史而归根到底应以社会经济史去说明社会思想史、不应以人性说明历史而应以历史说明人性、哲学史与阶级斗争史的关系、哲学史与社会心理发展史的关系、哲学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以及在哲学史研究中如何贯彻历史主义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等一系列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深刻见解,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因此,作者在这方面以相当大的篇幅作了较为详细的评介,而且结合我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就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论原则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这对于匡正和防止哲学史研究中的简单化、贴“标签”、庸俗化的倾向是有益的。
第三,全面而详细地评介了普列汉诺夫在哲学史研究工作中的得与失。比如,在“普列汉诺夫论19世纪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这一章中,作者一方面指出普氏对基佐、米涅、梯叶里的阶级斗争学说的评价有许多颇为深刻的见解,另一方面又批评他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这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之间在一系列基本观点上存在着原则的区别。在“普列汉诺夫论费尔巴哈哲学”一章中,作者既肯定了普氏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些中肯的评价,又指出他晚年忽视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原则界限,并且进一步阐明,费尔巴哈之所以始终未能达到历史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则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实践观不同。
此外,该书末尾还附有建国前和建国后我国学者关于普列汉诺夫及其思想研究的详细目录,为进一步研究普氏及其思想提供了方便。
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为该书作序,认为“这部著作内容精湛、观点正确、分析细密、引人入胜”,“是一部成功的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对于哲学史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研究的一项值得称赞的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