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科技界的心声——访十四大代表、实验物理学家郑志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十四大代表访谈录

科技界的心声
——访十四大代表、实验物理学家郑志鹏
本报记者 温红彦
一个秋色明丽的下午,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十四大代表郑志鹏。
郑志鹏是我国第三代实验物理学家、实验物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早在1977年,他就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德国汉堡同步加速器实验室工作,参加研制了马克杰探测器中的触发计数器。堪称世界水平。
回国后不久又负责北京谱仪(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飞行时间计数器的研制。1986年他协助叶铭汉所长领导了我国第一台高能物理探测器——北京谱仪的建设。1990年,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在第25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他做为中国登上国际高能物理最高讲坛的第一人,做了粲粒子物理的学术报告,得到大会执行主席和1000多位各国与会物理学家的称赞。
提到自己,今年52岁的郑志鹏只是谦虚地说,个人的成绩得益于我国第一代实验物理学家赵忠尧、张文裕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党的多年培养。
郑志鹏告诉记者:“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科技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我们要在搞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高能所的高科技优势,积极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尽可能把基础科研队伍精干化的同时,将分流出来的一部分人投入到高科技开发中去。这是一条光明的出路”。
“我当选为十四大代表,不仅要代表高能所,还要代表整个科技界把大家的心声反映上去。”郑志鹏说,七五期间国家对基础研究有一定的投入,现在已逐步进入收获季节。如何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并给予适当的加强,郑志鹏认为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支持。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而发达国家是1.5%,要尽快达到1%,逐步达到1.3%。
其次,要呼吁全社会支持赞助基础研究,鼓励一些大企业投放基础研究科学基金。
另外,基础科研队伍的稳定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切实为这支队伍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