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赤塔物物交易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赤塔物物交易忙
林家治
赤塔市位于西伯利亚东部,是俄罗斯的重要城市之一。中国赴俄访问团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让大家去以物换物的集贸市场看看,同俄罗斯人交换点纪念品。
集贸市场在市郊,是个圆堡式建筑,占地很大,门口有警察与管理人员把守。俄罗斯人进门需购20卢布一张的门票,中国人则可免费进入。
当我们进入市场时,里面已黑压压挤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俄罗斯人手中拿着各种物品,有呢大衣、呢料子、毛皮、礼帽、皮靴、照相机、手表、望远镜、不锈钢制品、餐具、银制的茶壶和盘子、剃须刀、皮包、毛毯、集邮册等。他们希望从中国人手里换回有阿迪达斯标记的运动服、旅游鞋、羽绒服、皮夹克、羊毛衫、衬衫、短裤、汗衫、袜子、手套、领带、指甲刀、牙膏、彩色气压水瓶、折叠伞、中国式样的拎包、化妆品,还有“大大”泡泡糖、夹心糖、花生仁、多味瓜子、各式果脯、核桃、人参蜂皇浆和风油精等。
大厅内,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双方虽然免不了常常要讨价还价,但都比较文明。
由于俄罗斯经济日益恶化,市场上许多食品与轻纺日用品空前短缺,加上卢布一再贬值,因此,到市场上来的俄罗斯人都不要卢布,而要自己最需要的物品。
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作家和企业家,对这一兴旺的市场感到好奇,但又觉得难以适应,一是对讨价还价很不习惯,二是很难掂量出双方物品价值间的差距。何况,我们有些人带来的纪念品过于高档,像丝绸服装、牛仔衣裤、刺绣、玉雕等工艺品,俄罗斯人并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人转悠了半天毫无所获。
我也不时被俄罗斯人包围,要求交换物品,但大多没有成功。后来,一位俄罗斯青年拿着一本厚厚的集邮册,要求与我交换。我翻开集邮册,发现里边的邮票端正、漂亮,有各个时期俄罗斯的风云人物、英雄模范以及艺术、体育明星,还有列宁等伟人头像。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因为从中可以观察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仅用一套运动服就将这本集邮册换到了手。
我还发现一些俄罗斯人与中国人在僻静的角落进行交易。俄罗斯人取出随身所带的麝香、鹿茸等名贵药材,要求调换中国商品。也有些人要用卢布调换人民币。一些白发苍苍的俄罗斯大娘,缓慢地行进在人群中,肩上披挂着呢料子,手里拎着装在塑料袋里的金属戈比,吆喝着与中国人交换。我望着一袋袋金属戈比,禁不住发出几分感慨,也许几年前金属戈比在她们心中还是一种神圣与权威的象征,可是现在,卢布贬值了,一大袋戈比根本买不到什么。于是,她们将这些金属戈比作为一种纪念品来同中国人换点日用消费品。
在这半天中,中俄民间的物物交换始终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到下午5点大厅关门时,门前仍有人三五成堆地进行着交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