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关东韵 黑土情——记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0
第8版(周末)
专栏:

关东韵 黑土情
——记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徐怀谦
大幕开启,激昂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片断《欢乐颂》如一股狂潮向观众迎面扑来。100多人组成的乐队和合唱队以他们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感情把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骤然推上高潮。没有主席台,中顾委委员韩天石、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省长岳岐峰等领导在普通观众席就座。本届艺术节组委会主任、辽宁省副省长张荣茂致简短的开幕词之后,辽宁歌舞团上演了本届艺术节的第一台剧目——大型交响舞剧《极地回声》。这是继山东省《无字碑》之后在我国上演的第2台大型交响舞剧。它取材于中国科学考察队远征南极的壮举,以女科学家“她”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超时空、多层次的同步展现方式,描述了祖孙三代魂系大海的不同命运,提出了对国门的封闭与开放的理性思考。
为期10天的艺术节上,来自辽宁省的19个专业艺术团体、沈阳部队以及邀请的俄罗斯小白桦国立模范舞蹈艺术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在沈阳的11个剧场分三轮演出京剧、评剧、话剧、歌舞、曲艺、小品、交响乐等剧(节)目29台、80余场,观众达到10万人次,成为建国以来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盛会。
据本届艺术节组委会秘书长、省文化厅副厅长杜铁介绍,参加演出的剧节目都是辽宁省近一两年的最新创作,是从大量作品中遴选出的上乘之作。
文化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地域特色上。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大多数剧节目向人们展示了浓郁的东北风情。辽东,有丹东歌舞团取材于满族神话故事的歌舞剧《神鼓》;辽西,有朝阳话剧团反映秧歌会内容的话剧《会首》;辽南,有营口盖县辽南戏剧团演出的农村现代戏《半庙沟》;辽北,有二人转和地方小戏;中部,则以沈阳歌舞团的《月牙五更》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与黑龙江省的龙江戏、吉林省的吉剧同样有名的辽宁省地方剧种——辽南戏,经过几年的消沉后,在这届艺术节上重放异彩,使人们再一次体会到地方剧种特有的魅力。1991年荣获文化部“文华奖”的《月牙五更》中最基本的舞蹈动作,尤其是群舞动作,便是从东北秧歌中衍化出来的,带有浓厚的关东气息。
这届艺术节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即突出了辽宁省文化艺术的强项。像交响乐,除北京、上海两地外,敢于排演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艺术团体寥寥无几,辽宁歌剧院、金客(辽宁)交响乐团、沈阳教师合唱团就成功地排演了这台音乐会;像芭蕾舞,辽宁芭蕾舞团在国内第一次把郭沫若的话剧《孔雀胆》搬上芭蕾舞台;像曲艺,辽宁拥有田连元、刘兰芳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小品,则有笑星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登台献艺,演出了一台“世情百态”小品专场;素有“话剧大省”之称的辽宁省,在艺术节上依旧是话剧唱主角,21台专业剧目中,话剧占了1/3;9台金奖剧目中,有4台是话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