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十一亿双眼睛投向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1
第1版(要闻)
专栏:喜谈十四大

十一亿双眼睛投向北京
钟昆
随着十四大会期的临近,中国大地群情沸腾,报纸、广播、电视,每天都在报道各地群众向大会献礼和对大会的祝愿:“盼望很久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你们到北京,可要把会开好啊!”“十四大一定会集中全党智慧,作出新的重大决策!”人们议论着、企盼着、嘱咐着。此时此刻,11亿双眼睛一齐投向北京,投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亿万普普通通的群众,把自己的注意力同党的十四大联系得如此紧密,这件事本身就映衬出十四大的深远意义。
中国人民当然清楚,这样一个大会,不可能回答实际工作中的所有具体问题,但是,他们心里又非常清楚,党中央的报告和决议的每一句话,都同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息息相关。
11亿双眼睛投向北京,这里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给祖国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今年头9个月,全国到处热气腾腾,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人民的情绪之高,思想之活跃,经济建设进展之快,变化之大,是历史上少见的。全国人民渴望把小平同志的谈话,以及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报告和决议的形式肯定下来,变为全党的意志。
11亿双眼睛投向北京,还说明群众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高度信赖。14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搞越活,全国各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以及各项生产建设,成倍地增长。人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政党,是一个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是一个身系民族繁荣、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政党,把希望和未来托付给她,是完全放心的。
11亿双眼睛投向北京,还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14年逐步构建的新体制,确实看到了效果,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人们过去那种“政府一切安排好、不用自己闲操心”的情绪越来越少,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拚搏精神越来越多,改革把每一个人推到了历史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由此看来,人民对党的十四大如此关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