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光福农民请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1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光福农民请教授
徐机玲龚永泉
9月29日,太湖之滨的邓尉山下,丹桂飘香,锣鼓喧天。苏州市吴县光福镇农民集资300万元创办的“吴梧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举行奠基仪式。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吴梧桐是国家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他在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由他主持研究的酶工程“L—苹果酸生产工艺”等高新技术成果,已在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5月,吴梧桐受到南京市政府重奖。
光福镇党委书记刘田闻讯后,辗转找到吴梧桐教授,恳切地表示,乡里农民愿意出资为吴教授办一个研究基地,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搞科研,专心致志开发新产品。农民群众渴求科学技术的热情使吴教授大为感动,他欣然应允,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光福镇是全国著名的花果之乡,盛产桂花、枇杷、莲藕等农副产品,亟需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在奠基现场,刘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找教授,只是为要一两个新产品;现在,我们农民出资请名教授来乡间安营扎寨办科研所是为了源源不断取得科研成果,除了满足自己应用外,还可向外地有偿转让,直接获取效益。”他还说:“为了给科研人员创造出成果的最佳环境,我们建成的这个研究中心没有挂靠单位,没有承包指标,一切权力归吴梧桐教授。”
54岁的吴梧桐教授谈及这家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研究机构十分兴奋。他说,“农民掏钱为科学家建研究机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伟大气魄。研究中心新事新办,实行‘资产股份制、人员聘用制、劳动合同制’,大家抬头盯市场,埋头搞开发。我坚信,今天光福的父老乡亲给我们300万元,几年后,我们报偿他们的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