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声音与健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声音与健康
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声音都被称作噪声,即使那些动听的乐声,当它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时,也同样被列入噪声范畴,这由判别者所处的环境心态和主观愿望来决定。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说,声音起源于振动,噪声是由于非周期性振动发出的声音,悦声是呈周期性振动的声音。
悠扬悦耳的乐曲能使人心旷神怡,消除疲劳,亦是促进健康的环境因素。如音乐作品的振动频率在10—20000赫范围内,而酶在人体内进行催化过程也有类似频率。因而音乐可刺激人体分泌酶和激素,调节血压与神经兴奋强度,故有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和治病的作用。如苦于不寐的患者能在柔和的旋律中渐渐进入梦乡;狂躁不安的病人能在轻缓的乐曲中恢复稳定的情绪;患有病痛的人能在悠扬的歌声和乐曲中逐渐忘却病痛,可促使疾病日趋痊愈。还有让运动员在赛前听一些音调和谐,节奏缓慢的乐曲,可取得较好成绩。
杂乱烦人的噪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引起失眠、疲劳、头昏、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为此,国家规定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白天为45—70分贝,夜间35—55分贝。而闹市交通噪声为80—90分贝,喷气式飞机噪声130分贝,工厂机械声80—120分贝,施工打桩机器噪声为105分贝,纺织厂织布机噪声110分贝。家庭电视机、缝纫机噪声50—80分贝。夜间有60分贝的噪声就能使70%的人从梦中惊醒。因此,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有双重性。
(9月3日《今晚报》晓林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