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崛起的新城——四川华蓥市区素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2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崛起的新城
——四川华蓥市区素描
本报记者江世杰
“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日新月异!”这是记者浏览了地处“天府之国”东北部的华蓥市市容之后,从心底发出的由衷感慨。
华蓥市城区原名双河场,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战斗过的华蓥山区的一个偏僻小镇。1978年以前,居民不到60户,街道不过百米长,人们形容说:“看没看头,耍没耍头,抽一支烟的功夫就走到尽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诞生的县级市区——华蓥市,把这里定为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十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昔日荒凉冷落、肮脏破败的山区小镇,出落成一座拥有3平方公里面积、3.5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城。
这是一座街道宽阔的城市。纵贯、横穿市区的11条大街,清一色的混凝土路面,总长超过16公里。特别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红星路等主要街道,宽度达30米,分快慢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街道两旁安装的玉兰花灯、彩色球灯,入夜后把城市勾画得分外漂亮。
这是一座高楼群立的城市。拔地而起的工厂、学校、机关、商场、电影院、体育馆、邮电大楼、新华书店、工人俱乐部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建筑新颖,色调各异。唯见双河老街还暂时保留着一片青瓦平房,但那也是前些年整修、翻建过的。
这是一座优雅秀美的城市。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达到28.9%。穿城而过的清溪河,将市区一分两半。几座匠心独运的石桥、铁桥,又将城区联为一体,并在闹市中创造了“小桥流水”的意境。依河傍街而建的滨河公园,占地8100平方米,一年四季花红树绿,宛如一幅长长的彩绸铺展在城市中心。尤其是园内那些造型独特的雕塑小品和亭台阁榭,给城市平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在滨河公园以西的猴儿岩上,建有占地52.5亩的望晶公园,在这里登高眺望,巍峨的华蓥山似乎伸手可触,缤纷的市区美景尽收眼底。
这是一座清洁整齐的城市。由于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农贸归市,摊贩归区,坐商归店,停车归点,广告归栏,施工归线,“脏、乱、差”这种“城市常见病”在这儿就难以滋生。
这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市。建材、煤炭、军工、食品、机械、化工等门类齐全。尽管工农业生产总值13年来年均增长31.6%,然而华蓥市的领导同志和人民群众仍然嫌慢。今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传达以后,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对城市总体规划又作了新的调整:一是投资800万元开辟占地300亩的明光商业小区;二是投资1600万元开辟占地780亩的进站街经济开发区,建成后将分为招商区和工业投资区。眼下,规划内的街道拓宽等项目正干得热火朝天。
华蓥市,朝气蓬勃,青春焕发,多像改革开放的伟大祖国的一个缩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