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别墅式农家——记银川市红花乡双庄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2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别墅式农家——记银川市红花乡双庄村
本报记者黄翊明
9月,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到处郁郁葱葱。记者来到银川北部红花乡双庄村,一幢幢粉红色别墅式的两层楼房,特别引人注目。一打听,竟是这个村第二村民小组52户回汉族农民新买的住宅。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只见单门独院两层楼的一楼客厅里,沙发、彩电、茶几、瓶花、挂钟,布置得井井有条。
随后,记者又进入另一家,只见主人正和泥瓦工人一起,在前院砌大花池。一楼原先的水泥地面,重新铺上大方块花瓷砖。记者问:“铺这些花瓷砖得花多少钱?”
“也就5000多元呗!”
“怎么瓷砖只铺一楼,二楼卧室反倒不铺呢?”
“整个二楼准备全部铺地毯。”
双庄村,在银川郊区不算是条件最好的。全村450多亩耕地,却有1000多人,人均耕地仅4分多。近几年来,全村人均收入年年过千元。特别是买新房的第二村民小组,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油坊、商业,几乎样样都有。党的好政策使农民走向了市场,这个以种菜为主的双庄,经济搞活了,全村虽然只有270多户,却有3家工厂,全村从事工商业的农民达70%以上。
随着村上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公益事业。去年9月,村上投资400多万元,建起11幢别墅式的商品房,总建筑面积达5340平方米。其中有97平方米一套的、114平方米一套的和117平方米一套的三种。价格最低的一套40000多元,最高的才50000多元。由于集体补贴,价格只是城市的一半左右,所以很快被农民抢购一空。
村委会主任哈忠礼说:“我们双庄第二村民小组的新房,有人叫‘宁夏第一村’。”记者听了,觉得这个叫法不无道理。我走遍了宁夏的所有县,还没有见过这种规格的别墅;就是我去过的自治区和银川市的一些领导干部家庭,住房质量至今还没有能比得上这“第一村”的。我想,今天有了“第一村”,“第二村”、“第三村”将会在宁夏农村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