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面向市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核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2
第5版(理论)
专栏:

面向市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核心
秦皇岛耀华玻璃总厂厂长 张景焘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总起来说是以推行经营承包或投入产出总承包为主线向前推进的,旨在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近年来,我厂努力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了初步效果。我厂从1988年至1991年实行承包经营,在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每年消化减利因素2000多万元,4年共实现利税22720.2万元,上缴利税12867.9万元。今年,我厂又与市政府签定了投入产出总承包合同,促使我们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改革,下力量转换经营机制,生产经营创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1至6月份完成销售收入22404.8万元,实现利税3193.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7%和88%,提前26天实现利税“双过半”。
耀华玻璃集团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在人才、技术、产品档次和企业声誉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作为老企业,又有它的弱点:一、职工商品经济意识比较淡薄,多年来形成的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职工缺少危机感,习惯于干太平活吃太平饭,“铁饭碗”更铁,“大锅饭”更大;三是不善于精打细算,对生产经营中的损失、管理的漏洞,见势迟,行动慢,缺乏高度的责任心。这些弱点,归根结底是不认识和不适应商品经济的规律,不会运用经济规律去指导经济活动。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等,牵动和主导这些机制发生作用的原则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近几年,我们把总厂的承包机制引到各分厂,把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层层分解,明确责、权、利,促使分厂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以少投入多产出为原则,加强了生产和经营管理,使经济效益逐月上升。对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首先要转换思想观念。认识不提高,思想不解放,陈旧观念不转换,任何改革措施都难以落实。因此,我们在干部职工中着重进行了商品经济意识、竞争意识的宣传教育。我们先后开展了“四讲三看”、“职工主人翁系列教育”和“双基”教育等,还办起了耀华70年厂史展,让职工了解国家经济的全局与大气候,了解本企业的历史与现状,认识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责任及其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增强职工深化改革的紧迫感。
二是转换人事机制,激励各级干部的事业心和进取意识。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各级干部实行聘任制,中层以上干部经过述职和竞争上岗。对与生产经营负有直接责任的岗位,更要严格考核,认真挑选,提高干部的素质。耀华二厂曾连年亏损,拖了总厂的后腿,我们把竞争上岗与组织调整相结合,起用了有魄力的中青年骨干,他们上任不到半年,企业就出现明显起色,去年9月份实现当月扭亏,今年上半年创1985年投产以来最高水平。
三是转换产销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过去一些分厂只管生产,产品经销是总厂销售处的事,分厂只要完成生产指标,产品不管卖出与否,照样拿奖。后来,我们调整了考核指标,由过去以经济技术指标(产量、质量等)为主改为经济效益指标(即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成本、利润等)为主,并给分厂经销权,促使各生产厂积极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效益。2毫米玻璃虽然经济效益好,但生产难度大,过去各分厂都不愿意生产,今年改变了产销机制,情况大不一样了。仅一厂因增加生产这种玻璃,每月就可增加利税56万元。去年亏损的浮法试验厂,由于千方百计攻克技术难关,多生产产销适路的超薄超厚玻璃,效益大增,上半年实现利润230.9万元,大大超过年度承包指标。
同时,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经销工作,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经销的方式,并开展销运结合,在南方铁路运输紧张的情况下,开辟海运,上半年产销率达103%,使库存减少到近年来最低水平。
四是狠抓质量,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我们感到从产品质量到包装质量,从经销队伍到经销作风等一系列的不足。在全厂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我们确定了“内抓现场,外抓市场”的工作方针,狠抓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各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严把质量关,对用户反映强烈的箱内少片问题,严格了管理措施。今年还开展了“厂内质量行”活动,对一些质量问题进行曝光。这样,使平板玻璃的实物质量、包装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