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生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2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生日
肖仁高 刘静
去年刚进入12月份,王胜炎每天都收到一些提醒他“别忘了生日”的信和电话。
起初他很奇怪,他从不爱过生日,虽然为职工庆贺过不少生日,却常常忘记自己到底是哪一天问世的。
读着那热情洋溢的信,他明白了,感动了。
“王胜炎同志,1992年元月10日是你们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市分行青山办事处成立3周年的生日,希望到时举行个小小庆祝会,我们武钢的同志,要前来热烈祝贺,感谢贵办,深深地感谢!……”
哦,那是1991年元月以来的事,王胜炎听说武钢近年资金特别吃紧,如不迅速解决,将影响这个国家重点大型企业的正常生产。然而,作为一个老金融工作者,他又深知,像武钢这样的特大企业,仅仅依靠某一家专业银行,是难以走出困境的。中国也应该学习外国以银团——几家银行通力合作的方法来发展大中型企业。中国谁来带这个头呢?难道他们一个小小的处级农行办事处可以进行这一尝试?想当初,有些人连农行办在钢城脚下都不理解,现在若是听说农行青山办事处要给武钢贷款,恐怕要当笑话。但王胜炎和两位老资格的副主任商量,深入职工中征求意见,结果群情激昂,一致要为武钢排忧解难,他立即制定出向武钢贷款三千万元的计划,市农行积极支持。于是一个振奋人心而又艰巨的银团尝试工程开始了。
春雨霏霏,王胜炎带领职工走进武钢销售部,走进武钢招待所,向来武钢提货的单位宣布:凡是经农行青山办事处转帐武钢提货的,汇款当天就可立即在武钢运货。这比以往的汇款速度要快半个月到一个月。职工小祁连夜把这一办法印成《关于承办武钢货款事宜公函》,向武钢客户广为散发,于是武钢的销货速度成倍加快,农行青山办事处的存款额成倍增长,向武钢贷款三千万的计划迅速实现。
有一个电话,那天真动人的声音久久回响:“是王胜炎叔叔吗?我是卖报的吴晓红呀,希望您过三‘周岁’生日时,别忘让我代表残疾人来说几句话。原来我们残疾人卖报的零分子钱,哪家银行也不收,是农行青山办事处成立后,天天派人上门给我们存款、取款,每逢节假日还帮我们卖报。王叔叔,您千万千万别忘了!……”
一封信一束鲜花,一道电话一杯美酒,王胜炎觉得自己真在过生日了。三年前,他离开舒适的老岗位,来到这十里钢城旁,组建新农行办事处,妻子曾反对,说开“茅荒”太累,每天得跑15公里路上班,儿子上学管不了,家务事也帮不上。然而他来了,白手起家,如今办事处存款余额已过一亿元,提前八个月完成了三年计划。他感谢同事们的艰苦努力,职工们却说这是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结果。人们忘不了,他把上级分给干部的煤气户口,让给新婚职工,他把上级发给他的几千元奖金,全分给职工。武汉市总工会授予他“民主干部”光荣称号,青山办一跃为市农行系统先进单位。他应该纪念三年前那个开业的日子。然而,这时他心中却响起一个有力的声音:“你之所以有这三年的成绩,是因为你在那一天在一面红旗下宣读了庄严的誓词……”
是呵,自从那一年的“七一”,他走进了一个光荣的行列,他才开始坚强,他才变得聪明,只有那个日子,才是他真正的生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