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节多、戏多、歌更多,改革开放后,能歌善舞的白族人民把自己的村庄装点得更加五光十色——洱海今日更婀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4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节多、戏多、歌更多,改革开放后,能歌善舞的白族人民把自己的村庄装点得更加五光十色——
洱海今日更婀娜
黄永亮 (白族)
白族节日一年竟达240多个。有农事节日、宗教庙会,也有为白族群众接受了的汉族节日。在众多的节日活动中,各村的群众文化组织形形色色,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核心。白族传统的、最为普及的村镇文化活动有专门组织吹打乐队、歌舞队和花灯队的“龙灯会”,演奏道教音乐为主的“洞经会”,供老人集聚、休息、说古论今的“老人房”和组织老年妇女散心、娱乐的“莲池会”。白族的歌舞盛会较多,尤以“绕三灵”和“石宝山歌会”为最,上万男女对歌的场面十分壮观。
近几年来,白族地区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网络已经形成,农村自发性的群众组织,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演演唱唱,发展到现有的“老年协会”、“农民摄影协会”、“文化学会”、“科普小组”、“敬老协会”等,与此同时,传统的民间组织“龙灯会”、“洞经会”也逐年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有些村镇为适应旅游需要,兴建游乐公园、民族宾馆,特别是集白族歌舞、服饰、风情和茶道于一身的“白族三道茶”,已经成为大理旅游事业的一部分。
如今,白族文化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活动内容比过去更加丰富多采。以“老人房”和“老年协会”为例,过去仅限于集聚休息,而现在不仅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有的还开展诸如绿化造林、修桥补路、传授技艺以及参与制定村规民约等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
现在许多白族村镇,不管节日、迎宾、经贸和社会交往,都有文化的参与。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镇,把传统的“火把节”扩大为“艺术节”,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吸引国内外客商和来宾,促进本村生产的扎染布、奶粉等产品走出国门,创造了一年创汇200多万元的好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