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西欧经济复苏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4
第7版(国际)
专栏:述评

西欧经济复苏难
魏崴
从1990年初开始,欧共体诸国经济便交了厄运,普遍不景气。当年夏天,英国首先出现衰退,到了去年,其余11国几乎全都先后进入增长过缓或者衰退阶段。
人们原指望今年会有转机,然而迄今3个季度过去了,各国经济依然在困难中挣扎。诚然,通膨率可望从去年的5.2%降到今年的4.5%,但是失业率高达10%,国内需求疲软,投资不振,金融市场危机频频。
德国在统一包袱的重压之下,经济增长可能低于去年;法国投资连续3年下降,经济增长接近于零;英国则仍在谷底徘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肯定还是负数,意大利出现“信心危机”,财政赤字过高,去年公债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总之,今年复苏已化为泡影,人们不得不寄希望于来年甚至1994年。
西欧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曾经历过两次衰退,但那两次所持续的时间,都只在1年左右,且回升较强劲。这一回却拖得既久,又复苏乏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其一,现行的宏观调节顾此失彼。欧共体国家多年来奉行的是紧缩政策,从长远而言,它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随着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日益逼进,《马约》生效在即,各国在加速调整政策,紧缩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现在,绝大多数成员国正努力压低预算赤字,减少公共债务和抑制通膨,但后果之一是严重损害就业。经货联盟制定的目标和扩大就业的措施,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为增强竞争力,适应新形势,西欧许多企业在加快技术改革步伐,推行新战略,使用高技术,改善经营活动;不少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被兼并,或干脆关门大吉,企业发展的这两种趋势,导致大批职工失业。竞争和就业,也成了“鱼”和“熊掌”。
高失业势必引起公共开支加大。西欧诸国又多是实行高福利政策,再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公共开支膨胀的势头更加难以控制。这无疑会造成赤字偏高,高赤字会酿成长期利率上扬,利率高将阻碍投资,投资不旺则影响经济增长,增长太低难以缓解失业,就这样,西欧经济陷入了自己造就的怪圈。西欧现在有人主张调整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重定经货联盟的目标,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火车头”动力不足。德国是牵引西欧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西欧经济的发展。可是3年来,它每年需拨款1500亿马克资助新建州。因低估了统一代价,举措失当,致使德国失业率上升,出口萎缩,今年增长率可能只有2%,一些专家认为实际上仅为1%至1.5%。“火车头”出了故障,西欧经济发展自然受到影响。
更严重的是,当财政出现亏空后,德国政府奉行强硬的高利率政策,以吸引外部资金。欧共体其它国家指责德国这一做法是“把失业和经济疲软出口到整个欧洲”。“火车头”还拖人后腿,西欧复苏难上加难。
其三,外部环境不良。当前西方经济形势令人沮丧。美国1992年财政年度赤字高达2956亿美元,今年实际增长率预计只有1.8%。日本上半年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今年增长可能只有2%。美、日还不免有时以邻为壑,西欧无法借助这两个贸易大伙伴刺激经济还不算,甚至受它们牵制。
此外,出于长远战略考虑,西欧近些年来向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投下大笔本钱,可那里至今政局不稳,民族矛盾激化,经济下滑,加上难民西涌,西欧至今非但未捞到实惠,反而在财政、就业以及社会等领域遭到很大冲击。
据最新预测,美、日经济似乎开始朝好的方向走,但困扰西欧经济的其余因素,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复苏之光似乎明年尚难冲破浓雾愁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