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四千四万”的启示——十四大代表沈达人、陈焕友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5
第2版(十四大专页)
专栏:

“四千四万”的启示
——十四大代表沈达人、陈焕友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报记者 皮树义
江苏的乡镇企业在改革中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十四大代表沈达人和陈焕友的话题就从乡镇企业谈起:江苏乡镇企业的成长靠的是市场机制,靠的是“四千四万”。
陈焕友说,江苏资源短缺,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主要在省外,而乡镇企业没有计划的照顾,要自己开拓市场,只能是——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付出千辛万苦,使出千方百计。这“四千四万”就是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竞争。乡镇企业在竞争中站住了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实践证明,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沈达人说:江苏经济十几年来之所以发展较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挥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变化,而是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沈达人表示,江苏要根据十四大的精神和江苏的实际全面推进改革。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陈焕友也指出,在各项改革中企业转换机制和政府转变职能是关键。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真正活起来,经济才有活力。而按照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过细,束缚了企业活力,如果不同步转换政府职能,企业就很难活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