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拓宽科技长入经济的主渠道——我国重点工业性试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拓宽科技长入经济的主渠道
——我国重点工业性试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编者按:工业性试验是科学技术向直接生产转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说来,科学研究的成果总是首先以学术形态或技术形态出现,并不具有具体实用性,它们蕴涵着广泛的开发应用的潜力和可能。这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科研成果本身在原理上当然是可行的,但必须经过与其他有关技术组合起来进行“中间试验”,来验证和实现它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才可能转化为产品形态。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项目,还要放大到一定规模进行“工业性试验”,以验证和实现其经济上的可行性。这是当前亟须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有远见的地区和单位应当舍得投入。“工业性试验”固然有风险,难度也大,但投入产出比很高,对经济上新台阶的推动力很大。希望工业性试验这个关键能得到各级领导同志的关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为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开拓出宽广的渠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正在日益缩短。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满足于怀揣科技成果孤芳自赏,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如何使之迅速转化为商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工业性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渠道之一。所谓工业性试验,是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在取得中间试验成果后,再放大到一定工业规模所进行的试验。这个试验过程是用来验证某一成果的技术和装备投入生产的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的过程。它包括示范性试验生产线和试验基地两类。
早在1982年5月,国家计委等部门在给中央写的报告中就提出:许多科技攻关项目须经工业性试验方能达到生产应用的程度。1983年5月,宋平同志指示,要落实工业性试验资金,“这笔资金不落实,工试工作不能开展,许多科研成果转化不成生产力。”从而肯定了工业性试验的地位。1984年4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性试验计划工作会议,正式开辟了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我国工业性试验工作从此步入正轨。
沈阳会议以后,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扶持这一新事物的成长。为了推动省市一级工业性试验计划工作的开展,国家计委于1988年批准北京、湖南、河南3省市进行工业性试验基金试点,经过4年努力,已筹集基金6000万元,安排了一批工业性试验项目。在试点的基础上,天津、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市也纷纷从预算内投资中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安排工业性试验项目。据统计,地方一级的工业性试验项目已达157项。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一个重视和支持工业性试验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9年来,通过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计划的实施,安排了80条工业性示范生产线和37个工业性试验基地,总投资达24亿元。工业性试验促进了一批技术难度较大、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成果的转化,完成了一批需要完整配套技术、发挥整体效益才能推广应用的项目。如四川银山磷肥厂年产三万吨中和料浆浓缩法制固体磷铵工业性试验;秦皇岛浮法玻璃工业性试验;基因工程干扰素工业性试验;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和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目前已鉴定验收的50个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统计来看,这些项目获直接经济效益达60亿元。
榜样就是力量。越来越多的单位看到了工业性试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巨大威力,纷纷要求加入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计划,哪怕国家只给“引子”(就是只给项目风险资金,其他如征地、土建等费用自筹)或者只给“帽子”(全部投资自筹,享受项目的优惠待遇),也心甘情愿。他们明白,转化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国家才有后劲,民族才有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能落到实处。工业性试验工作经过9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偌大国度,毕竟才进行了117个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建设。国家计委副主任盛树仁在前些时候于广州结束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性试验计划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业性试验工作是‘接力赛’中的一棒,是转化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当前科技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尽快加强这一薄弱环节?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观念,舍得拿出钱来进行工业性试验。
“转变观念”这个词,眼下人们随处可以听到,但在工业性试验的实际工作中,谁转变得快,谁得益就多。山东省从1990年起,每年从基建投资中拿出1000万元,作为工业性试验项目的资金,今年这项资金已增至3000万元。可以说,这几年山东经济的腾飞,与转化工作做得好不无关系。
毋庸讳言,工业性试验投入大,技术难度大,其艰巨性并不亚于取得科研成果本身,因而风险也大,但富有风险的挑战,才显出这个事业的不凡之处。在117个项目中,有极个别项目如微生物多糖、高炉炼磷等没有获得最后成功,但既然是试验,就应该允许失败。这种失败明确地告诉人们,该项目还不能投入工业生产。
工业性试验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其工程复杂程度也不亚于科研、中试等前期工作。一些项目承担单位普遍诉苦:单是征地、土建、水电气、设备和原材料等外部因素的协调,就足以让人跑断腿,再加上与税务、工商管理、海关、银行等部门的一些摩擦,个中甘苦真是一言难尽。如此看来,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的确要靠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可以相信,随着人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工业性试验作为转化的主渠道之一,必将在我国不断拓宽,不断延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