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十四大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吴邦国、谢非、姜春云三位代表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5
第4版(要闻)
专栏:

十四大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吴邦国、谢非、姜春云三位代表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邹爱国、刘齐鸣)沿海开放地区的发展,今天成了党的十四大新闻发言人刘忠德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主要话题。应刘忠德的邀请,来自上海、广东、山东三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省市委书记吴邦国、谢非、姜春云三位代表回答了中外记者关心的问题。
4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了今天上午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的招待会。刘忠德告诉大家,上海、广东、山东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各有特色,他们非常乐意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首先向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发问:改革开放使发达的上海、广东和落后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你们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吴邦国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沿海开放地区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政策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于内地和边疆欠发达地区,我们采取了多种办法进行横向联合,并建立协作关系。沿海发达地区有责任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谢非接过话题说,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对部分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党中央已经采取了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方位的开放,这对缩小差距,促进后进地区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中央在政策上、财政上对欠发达地区给予了支持;沿海地区和内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
新华社记者向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比较贫穷的山东,现在经济发展很快,原因何在?”姜春云向大家介绍了山东这些年来的变化后说,山东的稳步发展一是得益于党的正确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二是从山东的实际出发;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大做资源开发的文章;四是狠抓了技术进步;五是学习兄弟省市和先进国家、地区的经验;六是全省上下团结一致,为着一个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条心思地干。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现在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最近我们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了今后10年至20年经济发展的计划,发展的速度大致保持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这次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全省人民充满信心。
有记者问吴邦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如何看待,吴邦国从三个方面谈了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一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三是改善宏观管理。他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跃上一个新高度。
人民日报记者问谢非:“全国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广东还有什么优势?”谢非说,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感到高兴。因为,全国形成开放的气候,给广东带来很好的机会,对广东的发展也是很好的推动。实际情况是,近半年多来,全国开放,外商到广东来投资的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投资金额也增加了。他向记者们介绍了广东优越的投资环境。
来自台湾的记者问,广东、上海、山东如何对前来投资的台商进行保护?谢非说,我们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给台商前来投资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姜春云说,山东除了在政策、法律上保护台商投资外,山东人讲义气、重信誉,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吴邦国说,台商到上海不仅会得到保障,而且还会盈利。他们欢迎更多的朋友到广东、上海、山东去实地考察投资环境。
法新社记者问三位代表:十三大报告和十四大报告有什么区别,你们更喜欢哪一个报告?吴邦国、谢非、姜春云在回答中都认为,党的十三大报告和十四大报告,都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不存在更喜欢哪一个报告的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特别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阐述,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飞跃。
一个半小时的招待会结束时,中外记者围住吴邦国、谢非、姜春云争相提问。几个香港、台湾记者甚至追到休息室里继续采访他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