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唐诗好译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唐诗好译本
胡良桂
由弘征今译新析的《唐诗三百首》(漓江出版社出版),在译析书林中有许多创新与独到之处:
清人孙洙编而无注,他人几种注释,都已满足不了今天读者的需求。弘征则集注译析于一书,而且注释颇见功力和特色。一般的注释是不太难,只要学术有专攻,加之各种工具书备置左右以备翻捡,但要得心应手,如数家珍,这就有赖于厚实的学力了。弘征注析颇为准确简要,当注则注,不注则省,有些则包括在赏析中。这一方面出自他为青年读者指点迷津的热心,另一方面也因为他腹笥丰厚,更为突出的是,弘征不仅一般地注释典故和重新考订唐诗中地名俚语,以纠正前人因袭之误,而且溯流讨源,对唐诗化用前人作品之处也详为注释,以让读者明白其来由并收相得益彰之效。
今译古典诗词,一曰意译,一曰直译。前者虽然可读,但离弃了原作的表达语言基础,辅助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必然大打折扣;后者虽着重对原诗文字进行解释,大致不失其真,但常常不大像诗,甚至有画蛇添足之感。弘征则采取对译,以现代诗言渗透到赋、比、兴的运用之中,通过生动、优美、瑰丽、新颖的形象,抒情状物,写意图貌,构成情与景遇,而情愈深,景与情合,而景更新的新诗境界。从而使译作既能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而又不失原诗的思想、感情、意境。
另外,译者对每首诗的赏析,也引人入胜。弘征的赏析采取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印象派批评的笔法,重对具体作品的审美直觉与审美感受的阐释,要言不烦,富于感性。于是,李白奔放,杜甫沉郁、王勃高华、白居易坦夷,刘禹锡雄浑、韩愈奇崛、杜牧俊逸、李商隐艳丽等,都只用小许的文字,就揭示出了他们诗词的审美特质。而且他的赏析文字有文彩而富变化,以诗论诗,以诗论理,别具一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