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阅读
  • 0回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十四大代表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6
第2版(十四大专页)
专栏:代表论坛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代表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上新的重大突破
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公有制经济只能搞计划,不能搞市场,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才突破了把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观念,大大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是新的政治经济学。但是,这时的理论还不完善,没有明确计划和市场以谁为主,哪个为基础,因而引起很多争论。今年初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中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那一段精彩论述,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和市场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在市场经济问题上的“恐资病”,为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十四大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事关大局
贾庆林(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大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真正按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推动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福建来说,要致力于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加快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二是加快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三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配套推进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建立市场体系 培育市场机制
侯宗宾(河南省委书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这样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一个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一个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是以占有资本多少决定分配。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着遵循价值规律的计划指导,但是更多的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配置资源,把整个经济纳入市场运行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计划体制,更加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三是当前深化改革的着眼点,就是建立市场体系,培育市场机制。
必由之路
顾浩(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江苏苏锡常地区发展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发育程度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好。南京今后要下大力气,促进传统计划经济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思想观念适应转变。二是政府的管理职能适应转变。认真落实《企业法》和《条例》,把自主权真正放给企业。三是市场建设适应转变。今明两年再建20个大型市场,并制定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适应转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张立昌(天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使其在市场经济中能平等竞争。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国家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作出了许多规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要积极探讨一些新路。
军转民企业也要实行市场机制
林宗棠(航空航天部部长、党组书记):国防工业的发展也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下进行。小平同志提出的军民结合的方针是国防工业系统最大的改革。现在国防工业中民品生产占到70%左右,这部分产品生产要完全、彻底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经济效益。占国防工业30%的军品生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办事,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国防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需要国家在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