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怎样接近工人群众——一个文艺工作者下厂担任实际工作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10
第3版()
专栏:

怎样接近工人群众
——一个文艺工作者下厂担任实际工作的体会
艾明之
我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上海解放不久,就到上海钢铁公司第三厂工作,直到最近组织将我调出来。整整三年,我都生活在这个厂子里。
我原是作为文艺工作者下去体验生活的,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很快就转为厂里一个领导干部。开始是当秘书科长,以后又兼代副厂长。
怎样和工人群众接近的问题,是在下厂的文艺工作者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作为方式方法问题来考虑,是很难圆满解决的。有一位同志,下厂时为了要和群众接近,原来不抽烟的,也买了烟,一和工人谈话,就敬支香烟。他终于觉得苦闷了,因为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工人同志并没有像他所预期的,和他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友谊。我下厂前,对于如何和群众接近的问题,想的很多,但一下厂,我想的一套,全用不到。我不仅和群众接近了,而且群众常常主动地找上来,和我商量事情。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只是因为我下去时不是作为一个客人,而是马上参加了实际工作,从工作中,工人认识了我,接近了我。实际上,再没有比工人同志更容易接近了。倘使我们不是袖着手站在一边,抱着作客的态度,而是全心全意向他们学习,为他们服务,认真负责地帮他们做一点事情,与他们共欢乐,关心他们的烦恼,那么,不需要多少时间,也不需要特别方式方法,就能够将我们和工人同志中间的隔墙推倒,就能和他们建立很好的友谊。
至于在厂里担任什么工作,可根据各人条件决定,能干什么就担任什么。有些同志认为,下厂后必须和工人一起劳动生产,做一个工人,并由此引起许多顾虑。如果体力及其他条件合适的话,能和工人一起劳动,固然再好没有了;倘若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没有多大影响。工人同志好像并不这样机械地看问题,工人同志并不因为我没有参加他们的劳动而对我疏远。任何实际工作,都可以使我们接近工人,可以加强我们的立场锻炼和党性修养。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考虑许多问题,分析许多问题,解决许多问题。作品的主题常常就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我自己所写的,大部分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所遭遇到的问题。
重要的是:我们不论担任什么实际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好它。挂一个名义,随便敷衍敷衍是不行的。特别是当工人同志有事情来找你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认真负责地替他出主意,想办法,不能怕麻烦。如果某一件事,他做对了,就鼓励他;做错了,就老老实实告诉他,不必怕引起他的不快,而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你如果敷衍他,他以后有事,就不会来找你了。我初下厂时,遇到一位工人,他是一向被人认为用扁担也压不出话来的。我最初和他接触时,说不上三句话。有一次他为了负担不起学费,小孩无法上学的事来找我,我为了替他找一个可以减免费用的学校,奔跑了几次。以后他经常自动找我聊天,甚至把老婆怎样处理汇款一类问题都拿来和我商量了。
下厂担任实际工作,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深入到小组中,参加工人的劳动生产,做一个工人,或在小组里担任记录员、小组长等等。这种工作的好处是具体深入。担任这一类工作的同志,最好能争取一些机会,参加车间甚至厂部的一些会议和活动,这样可以看得比较全面。另一种情况,是担任领导工作。这种工作也有许多好处,接触面宽,看得比较全面,容易了解运动的规模及其复杂性,容易理解及掌握政策,自己的立场观点也会受到严格的锻炼。缺点在于往往不容易深入,特别是不容易了解具体的人。我当初在这个问题上也苦恼过,觉得担任了领导工作,事情多,工作忙不要紧,深入不下去却是个问题。后来觉察到,应该用“抓住一点,推动全面”的领导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我就运用了这个方法。我认真研究全般情况,于是,抓住重点车间,重点小组,有重点地注意他们的情况,他们的活动,并加以分析研究。我后来所写的两个篇幅较大的作品的人物和事件,都是通过这样的体验而获得的。
我下厂很久以后,发觉自己在接近群众方面有一个缺点,这就是接触面不够广,常常局限在一些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圈子里。和他们接近,这是完全应该的。但不能因此就不接近一般工人,不跟他们做知心朋友。这样做法,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对的。
一九五二年除夕,上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