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四大代表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7
第2版(十四大专页)
专栏:代表论坛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四大代表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李月辉(河北省承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对小平同志的历史性重大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我体会,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左”的禁锢,坚持并完善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体系。二、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三、正确地提出并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四、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五、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六、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和贯彻好这一理论。
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张绪文(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对邓小平同志的评价写得很好,恰如其分。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之所以如此,除了小平同志的雄才大略,主要是因为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像小平同志那样,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准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爱护群众中涌现的新生事物。根子扎在群众之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优势,资本主义国家想学也学不去。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丁廷模(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理论问题很重要,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理论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有过两次伟大的结合。第一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这个理论的形成有三个决定因素:一是1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二是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有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没有这三个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不可能形成的。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金炳华(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十四大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已经为中国找到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特别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概括地说,我们要高举一面胜利的旗帜,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子;要建设一个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领导班子。
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理论
黄璜(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开了三次代表大会。三次大会的报告,都贯穿了一条主线,这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这一理论,作过多次概括,这次可以说是概括得最全面、最科学的。它体现了我们党的进一步成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们将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使之落到实处。
用小平同志的理论统一思想
贾福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用什么统一全党思想?就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来统一思想。这是得来不易的。改革开放14年,从家庭承包到沿海开放,从建设特区到实行“四沿”战略,阻力是不小的。小平同志要求我们不争论,大胆实践大胆闯,让实践来回答争论,这有利于团结和实践,防止争论误正事。但做到这一点,前提是确立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人民心里最关切的这一问题,十四大报告给了肯定的回答。特别是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写进报告,这标志着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上完成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交班。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才能真正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放心。
埋头苦干 艰苦奋斗
格桑多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犹如强劲的东风,给青海带来了勃勃生机,青海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谈话精神非常重视,行动很快,抓得紧,抓得实,经济建设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一是改革开放意识普遍增强;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地方资源开发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三是各族群众埋头苦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十四大以后,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狠抓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