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踏访法老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踏访法老村
徐平
当我登上“时光机器”,准备穿越“时光隧道”,倒回数千年去亲身感受尼罗河畔古埃及人的社会生活时,心里油然产生一种访古探幽的神秘感。能够用每块两吨半重的巨石建成大金字塔、能够将尸体制成千年不腐木乃伊的古埃及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
那被称为“时光机器”的,其实是一艘小游船。它将把我们带到尼罗河开罗段中间一个名叫雅各布的小岛上去,那里有一个令人神往的“一千零一夜的国度”——展示古埃及人生活场景的法老村。
马达轻轻欢唱,“时光机器”很快就把我们引入一条弯弯的水道。水道很窄,两边都是高大的垂杨柳和郁郁葱葱的水草,将尼罗河岸上的现代生活气息完全隔绝开来,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时光隧道”。
时光在倒流,我们开始漫游在一个神话世界里。游船在“时光隧道”内每前进约二十米,岛边就有一尊塑像,那是传说中古埃及人所供奉的神,共有十二尊,每尊法老时代神像的后面,都有一个十分动人的神话故事。
“主神奥齐利斯上管天,下管地,深受人们尊重。由此引起他弟弟锡特的妒忌,并设计谋要陷害他。锡特先按照哥哥的身材特制了一个十分精美的匣子,然后特意举办一个宴会款待他。席间,锡特向宾客出示了这个匣子,并声称它适合谁的身材就送给谁。于是大家挨个进去试,但谁也不合适。当奥齐利斯躺进去时,锡特的手下马上将匣子盖上,并将它扔进大海。”
“女神伊吉斯是奥齐利斯的妻子。她得知丈夫遇害后伤心哭泣,眼泪汇成了尼罗河。她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丈夫和那匣子一起已被海浪冲到了黎巴嫩西北部的朱拜勒海岸。于是她设法偷偷将其运回埃及,藏在三角洲的丛林里。谁知被锡特发现,奥齐利斯的尸体被分割成十四块,分别扔到埃及的各个角落。伊吉斯女神历尽辛苦,又一次寻回丈夫的尸身,并运用自己的神力使其复活,她最终还生了个儿子——荷拉斯。”
“当荷拉斯长大成人,并有了足够的神力后,便从叔叔锡特手中夺回了被窃去的权力,成了天地的新主宰。”导游的故事讲完,我们也已倒回到了古埃及人的社会。
占地约十五万平方米的“法老村”,是蓄意隔绝现代社会而制造出来的“独立世界”,里面生活着二百多名“古埃及人”。他们穿着古人的服饰,使用着当时的各种工具,在完全复古的环境中向游人展示古埃及人的日常起居和生活。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法老村充分印证了希罗多德这句名言的正确。在人类认识轮子的作用以前,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交通要道,于是这里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业。那船头高高翘起的纸草船是完全用纸草和其它水草扎制成的,古埃及人用它来捕鱼、捉鸟和运送物资。
在一个不大的集市上,摆放有林林总总的陶器、手工纸草制品和服装,还有其它农具和简单的工具,一些人在交换日用品。那时候货币还没有诞生,人们只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调剂余缺。
农业是古埃及人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田野上,一组组身着白衣的男子正在辛勤劳作。他们分别用木犁耕地;用纸草做的背筐撒种;赶一群羊入麦田,将种子踩入地里,免得飞鸟啄食;用一种叫桔槔的汲水工具引河水灌溉;靠日晒和牛蹄踩来脱粒,在用泥和纸草混合制作的围屯里储藏粮食。
在一间用泥作墙、椰树叶杆编排作屋顶的简陋农舍里,男主人正在钻木取火。女主人则在房檐下磨面。那“碾子”十分简单,下盘是一块普通大花岗石,放上麦粒后,她用上盘——手中的一小块花岗石,像现代人用搓板洗衣服般来回地搓,就得到麦面了。另有两位妇女则在一个泥烘炉边烤大饼。原来现代埃及人作为主食的阿拉伯大饼,古已有之,而且这一习俗数千年没变。
在一个个“手工作坊”里,脱土坯的、制陶器的、绘彩画的、搞石刻雕塑的、编麻的、酿酒的男男女女,向人们展示了古埃及人是如何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虽然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都相当原始,但是当你在“法老村”的古神庙里,触摸了那比沙漏还要古老、即使在白天没有日头、夜晚不见星星的时候仍可知晓时辰的世界上第一座水钟的模型;当你看过了那原件现存巴黎卢浮宫此处为复制品的世界上第一幅天文图,就不禁要对他们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尼罗河古代文明而赞叹不已。
当我重又搭乘“时光机器”返回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时,不由想起有人对埃及旅游业的评论,说是五千年前的法老给现在的埃及人栽下了一棵“摇钱树”。但是在法老村目睹了古埃及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后,我却更为今天的埃及人感到骄傲。因为是他们,将了无生气的古文物变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使祖先创造的古代文明得以真实、形象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