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歌坛现状之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7
第8版(副刊)
专栏:周末谈

歌坛现状之忧
晨枫
当今的歌坛极少产生轰动效应,即或一些大歌星在最易于产生轰动效应的电视文艺晚会上一首又一首献上新作,反映也往往冷淡;而台湾歌手赵传的一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与郑智化的一曲《水手》,则情形全然不同,或者使观众长久伫立欢呼雀跃,或者刚刚播出便不胫而走,开始传唱。
同样的通俗歌曲,同样是知名度颇高的歌星演唱,其所以产生如此悬殊的接受美学上的落差,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恐怕在于作品所触及到的观众心灵的深度确有差别。
显然,作为声情艺术的歌曲,要使其征服观众,必须从人的感情世界出发,去阐发某种思绪,渲染某些感受,以其引起共鸣。在这一点上,《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作者并未回避人生的某些缺憾,而是直率坦诚地用“我很丑”来衬托“我很温柔”的美的本质,从而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合情合理。而《水手》,则真切地描绘出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所不断滋生的欲望同难以排除的烦恼之间的矛盾心理,从而展示出在寻求纯真、自然、真诚的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给人启示,令人思考。
相形之下,我们目前的通俗歌曲创作,一些作者许是疏于考虑以青少年为主要欣赏者的欣赏心理特征,只惯于满足从表层的概念或主题思想出发去遵从某种创作模式,从而忽视了或者回避了作为独立的个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应,从而也远离了活生生的个人,作品也就无法走进欣赏者的心灵世界,强烈效应自然无法产生。
一切艺术的本体是人。由于种种原因,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我们的歌曲作品一味在一个概念化的、空泛的主题思想里徘徊,而不去触及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苦有乐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这种观念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人们的观念意识甚至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如不及时更新,恐只能因同观众的欣赏心理格格不入,而受到被冷淡,被抛弃的待遇,这恐怕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