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市场,基本的推动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策中的三个“热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9
第3版(经济)
专栏:

市场,基本的推动力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策中的三个“热点”
本报记者 吴长生 夏珺
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记者就此走访了国务院研究室负责同志。他说,在这份重要文件的讨论、起草过程中,有三个“热点”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抓住这三个“热点”,就抓住了文件的精髓。
热点之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实现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在文件初稿中,认识还局限于农业和农村,认为它主要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奔小康的需要。讨论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农业、农村的范畴,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经过讨论和修改,现在的文件将它的意义做了这样的概括:“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就是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起码有四层: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工农关系,因为农村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而农民收入不增加,没有较强的购买力,这个市场就是脆弱的。
应该提请注意的是,强调优质、高效,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数量问题。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没有一定的数量,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90年代的农业依然要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实现优质高效。
热点之二: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
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动力,这一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决定》中宣布了一个重大信息:“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
文件初稿在上面引述的一段话中,曾在“农产品”前面写了“迄今尚未放开而又适宜放开的”限定语,讨论过程中果断地去掉了“适宜放开的”字样,就是说没有什么不适宜放开的农产品。这不是简单的一个限制词的改动,它标志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众所周知,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结果放开哪样,哪样的产量就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的比重就不断扩大,价格总趋势也是趋于合理、平稳。广东今年初放开粮食后,农民高兴地称之为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之后“第三次生产力大解放”,千方百计地学习、应用科学技术,农村掀起了“大包干”之后的第二次“科技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了市场机制。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把农产品逐步全部放开的重大举措正是对十几年农村改革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而决非草率的主观臆想。
我国有11.6亿人口,吃饭是头等大事。农产品,包括粮食都放开,会不会出乱子?应当说,这种担心不难理解,国家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取了周全之策,有人称之为“上了五道保险杠”。一是不搞全国统一行动,分散决策,分省推进,逐步放开,平稳过渡;二是允许先放开价格,不放数量(即继续保留定购数量),当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三是对放开的省份,中央在几年内继续保留财政补贴和粮食定购“三挂钩”优惠,逐年减少;四是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多级粮食储备体系,建立中央和地方多层次粮食风险基金;五是加强对商品粮主产区的扶持,培育充足的粮源。这样,既有放开的政策,又有保证的措施,就会积极、稳健地向着“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目标迈进。
热点之三: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问题也是这次讨论中的一个热点。
近几年,我国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并未增加,为什么却出现了“卖粮难”?不少人说是人们吃肉、蛋、奶、水果多了,吃粮自然就少了。这就引出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问题,要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的食物观念,肉、禽、蛋、奶、鱼、糖、菜、瓜、果等等都是广义的“粮食”。同时,也要把发展农业从仅仅依靠现有耕地转到开发利用全部国土资源上来。农业不再以单一的粮食为目标,而要发展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广辟食物源、营养源,引导消费,开拓市场。
传统的种植业结构是“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就要在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下,将“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率和转化率。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大量的秸秆养牛、养羊和其他草食动物,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培肥地力,降低成本。在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对肉、皮、毛等各种主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其多次增值,为乡镇企业开辟新的途径。
《决定》中还有两条重要信息引人注目。一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幅员辽阔,周边国家较多,我们要瞄准国际市场,发挥优势,宜进则进,宜出则出,如出口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优质农产品;进口一部分价格优惠、国内短缺的产品,实现国内外资源的转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二是为了发展农产品期货贸易以及更好地同国际市场对接,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已然迫在眉睫地摆在面前。作为起步阶段,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将以农产品等级制度为重点,逐步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标准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