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我国金融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展在穗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9
第3版(经济)
专栏:

我国金融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展在穗开幕
本报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2年3月底,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380亿元,比1978年增长9倍以上。
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在低通货膨胀率下的高速增长。1978—1991年,我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14.3%。
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开始从行政事业型向金融企业转变。国家的专业银行开始改变大锅饭的财务体制和行政事业型的经营体制,实行利税分流和利润留成制度,开始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和发展的金融企业过渡。
随着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多种金融资产与经营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13年来,除分设和恢复了五大专业银行及保险公司外,还新组建了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到1991年底,全国有农村信用社58200个,城市信用社3421个;保险公司7家;分支机构3060个;信托投资公司377个;还有66个证券公司、19个财务公司和9个租赁公司。1978年我国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1991年金融生产总值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13%。
此外,直接融资也有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债券和同业拆借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开办了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积极进行了股票市场的试点。
改革以前,我国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集体很少,个人投资仅限于住房。现在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个体、集体直接投资逐步增加。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占81.9%,1991年下降为65.7%。人们开始通过股票、债券进行投资。到1991年底,全国累计发行各类有价证券3300亿元,发行股票75亿元,发行B股3.45亿元。1992年1—7月,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就达287.6亿元,其中股票为164.3亿元。全民的金融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据悉,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步伐,成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管理证券市场的实际业务。中央银行将集中力量调控货币供应量,专业银行要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实现企业化。各类金融机构将更广泛地开拓各项业务。(吴晓灵)
又讯 中国金融体制开始出现多元化格局。这是10月17日在广州开幕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展览”给人最深的印象。这种新格局的形成,有助于用户选择银行,使银行在竞争中实现企业化。
此次展览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中国金融国际化研讨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