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晋江走向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9
第5版(理论)
专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晋江走向繁荣
十四大代表中共晋江市委书记 施永康
十四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参加党的十四大,学习大会文件,回顾我们晋江14年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振兴之路,深受鼓舞和鞭策。14年前,晋江是一个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穷县,今天,晋江已是福建省的首富,主要经济指标13年增长11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居第55位,农民生活进入小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什么原因使得晋江在短短14年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我们面临着如何解决农村成千上万闲散劳动力的出路,让群众迅速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出路只有一条,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办法只有一个,放开群众手脚,自己解放自己。当时,县委在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允许联户集资办企业,采取实际措施,变“管、卡、压”为“放、帮、促”,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把群众长期蕴藏着的商品生产积极性激发出来,迅速形成发展联户集资办乡镇企业的热潮。
晋江集资办乡镇企业一起步,就以侨资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原材料—技术”和“技术—原材料—市场”两种经营路子,逐步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由于国家没有对乡镇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客观上把企业逼向市场,资金、技术、原材料、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市场进行调节配置,经营活动始终以市场为目标;由于政府没有对企业投资,也不必为企业承担经济风险,减少了行政干预,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还由于晋江国有工业基础薄弱和大量侨资以群众集资形式渗入,使企业比较容易摆脱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模式,引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
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培育,我们采取微观搞活、宏观管住的“放风筝”管理办法,立足于保护群众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立足于把经济搞活,对企业实行间接调控,确保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一是进行政策引导。80年代初,我们打破乡镇企业“三就地”的规定,允许供销业务人员按销售额提成,把几万名农民放进市场,形成遍布全国的销售和市场信息网络。在我国商品市场发育初期,抢先一步开辟了晋江货的市场;治理整顿时期,针对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我们及时采取优惠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嫁接外资,发展成为外向型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向国际市场要资金、要技术、要市场,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了经济的外向度。二是强化协调监督和质量管理。我们要求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主要通过税收和工商行政管理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以行政命令手段去管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同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四个监管站,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三是搞好服务。先后建设了石狮服装市场、磁灶建材市场、陈埭鞋帽市场、华洲水产品市场等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多次组织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展销会,提高晋江货的市场知名度。四是集中财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通过掌握在政府手中的能源、交通、通讯和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使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政府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晋江十几年来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经济的方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赞赏支持者有之,怀疑否定者也有之,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几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运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群众的力量,艰难探索,开拓出一条依靠“三闲”(农村闲人、闲房、闲散资金)起步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开展“三来一补”业务,促进“三资”企业上路和土地成片开发迈大步的振兴之路,发展了1.6万多家乡镇企业和700多家“三资”企业,把8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并且接纳了18万外地劳工,社会产品商品率达到92%。国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外向型转化,国民生产总值以年递增22%的速度持续稳定高速度增长,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县级财政第47位,总体经济水平跻身全国百强之列。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使晋江干部群众受到极大的鼓舞。多少年来,我们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用事实证明,晋江是坚决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晋江走的是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子,晋江是社会主义的晋江。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的激励下,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汹涌澎湃,经济出现了上新台阶的好势头。今年9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产值增长149.3%,其中乡镇企业产值增长158.4%;财政收入增长40.16%。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4个,新增投资总额39.95亿元,引进外资22.88亿元,相当于历年引进外资额的2倍。
党的十四大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快更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作为当前突出的任务认真抓紧抓好。针对晋江经济建设起步早、起点低;数量多、规模小;速度快、总量少的实际,我们要以十四大精神来调整本地的发展战略、发展格局和发展计划,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综合试验,以“诚信、谦恭、团结、拚搏”的晋江精神,把晋江建设成为稳定、繁荣、文明、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型侨乡城市。从现在起,我们将以“四年奔小康,九年翻两番,盯住广东‘虎’,争当福建‘龙’”为目标,即在“八五”计划期间按30%左右的速度实现阶段性跳跃式发展,“九五”期间在较大基数上按2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争取在1995年经济总量接近广东“四小虎”的现有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城市小康水平;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在1991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成为福建的“小龙”。
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实行抓基础(农业和农村工作,基础设施),稳支柱(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保重点(第三产业),靠科教(超前发展科技和教育,实现经济振兴的转轨)的发展战略,建设“三个层次、一线三点、辐射全市”的外向型区域经济格局,即市、镇、村三个层次协调发展,把沿海一线建设成为对台对金(门)经贸合作和交流的热线,在青阳、安海、晋南发展三个功能齐全、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经济区,建设一批城镇群,形成比较完整的市镇体系和具有侨乡风格、城乡一体的珠链式城市。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以“三个有利”为原则,大胆地进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完善能够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