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她在烛光里微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7
第8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她在烛光里微笑
范洲
宋晓英这个名字,对于电影观众来说,也许是不会感到陌生的。
她自70年代初步入影坛以来,已参加拍摄了20多部影片。1983年,她因为在影片《十六号病房》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对于宋晓英来说,走上银幕不是她最初的愿望。1971年,高中毕业的她迈进了吉林省吉剧团的大门。两年以后,她被借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平原游击队》(重拍片)。从此,她走上了从影——这条交织着荣耀与艰辛的银色之路。“从影是我的必由之路”。今天,当她回顾最初的这一变化的时候,她多少有些欣慰之感。然而近几年来,她一直为没有一个可以使她像刘春桦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的角色而遗憾和不满足。1991年当她接到上影厂《烛光里的微笑》的本子的时候,她不能不感到一种莫名的欣喜和兴奋。影片的主人公小学教师王双铃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在自己毕生喜爱的教育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善良女性。在她的身上,宋晓英看到了以前所演的陈铁军、燕燕和刘春桦的影子。这正是她盼望和期待已久的角色。她要把这些年在角色塑造上积累的经验和人生体验都用到王双铃身上,全身心地塑造好这个人物。于是,她找小学教师、学生聊天,揣摩她们的行为举止和心态,仔细研究剧本,把握角色的内在情绪。对于宋晓英来说,演像这个角色,并不是她最终的目的,她要让王双铃这个人物形象打动观众的心,给人思考和启迪。为此,她很注意把握表演上的分寸感。剧中有一段王双铃去监狱探望学生家长的戏。当时王双铃的心情很复杂:她憎恨家长的犯罪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又怜悯她深切的母爱。因此,表现王双铃此时此刻的心情,既不能显得太冷漠,脱离人物的行为轨迹,又不能显得太热情,而使人物失去她的力度。宋晓英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感,使人物丰满生动地站在银幕上。
当影片《烛光里的微笑》完成的时候,宋晓英为自己在艺术上又一次新的尝试而欣喜。她成功了!她在烛光里微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