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食者之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9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食者之悟
张成珠
好友老刘邀我到餐馆小聚。有一道菜格外鲜美,肉质非同一般,我连尝几口才问:“这是什么?”“蛇。”
蛇!我像被蛇咬了似的,猛地缩回了举筷的手,汗毛也“刷”地竖立起来,“你,你咋不早说!”埋怨、怪责都无济于事,我总不能把咽下的蛇肉吐出来,只好任其恶心。老刘哈哈一笑:“你呀虚长了大个子,胆太小。怕的什么?”他接着谈到自己头一回吃蛇的往事:“去广州成交了一笔大生意,对方盛情以蛇宴款待,赴宴时,大有舍命吃河豚的意味。我想,没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就甭出外闯荡。有个美称‘龙衣’的大菜,就是烩蛇皮。瞅瞅盘里,蛇皮花纹依稀可见,令人发怵。主人见我按筷不动,索性亲自捡菜送了上来,‘请,请,这是特意为您点的名菜。’盛情难却,囫囵吞下,实在瘆人,浑身都似起了鸡皮疙瘩。不过,闯过了这一关,什么炒蛇片、炸蛇丝、烧蛇汤之类,便统统不在话下了。”
老刘的话,壮了我的胆。试想,世上可供食用的东西,远比我们习惯吃的东西多得多。愈扩大食物资源,愈能使人类的生活丰富,而开发食物资源,是要付出代价的。我想起了中华先祖神农氏,说他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没有这般的冒险精神,哪有后人享用的五谷杂粮,哪有治病救人的中草药?赞颂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没有他的率先尝试,哪有今日蟹制的美味佳肴?由此看来,那种“不为福先,不为祸始”的世俗观念是不可取的。倘若如此,人类的事业何谈进步?广东人率先吃蛇且成食俗,随后的人如果望蛇生畏,岂不成了懦夫?
老刘见我打消了顾虑,吃得津津有味,竟把菜碟推到了我的面前。“胆子就得大些”,他从吃蛇扯开了话题:“不论干什么,‘万事俱备’的情况往往很少,‘只欠东风’的难处也是常有,只想绝对平安,不冒半点风险,势必坐失良机,不能开拓新局面。吃蟹、吃蛇与干事业的道理相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