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敢试敢闯敢冒——记河南新野水泥厂厂长赵志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4
第2版(经济)
专栏:

敢试敢闯敢冒
——记河南新野水泥厂厂长赵志吉
李秦 曲方
在河南南阳北郊青山秀水之畔,有一家占地80多亩、职工380名的县办企业——新野水泥厂。这家企业以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创造出辉煌业绩。一台8.8万吨机立窑自1985年以来,年年超设计能力20%以上,年年创税利470万元以上。他们的带头人就是现任厂长兼党总支书记赵志吉。11年来,赵志吉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建材局、国务院授予“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敢“试”出效益
新野水泥厂是1975年“借地”在南阳县蒲山镇境内兴建投产的,当时投资80万元,年产水泥5000吨。设备和技术落后,企业年年亏损。为挽救企业,县委、县政府任命赵志吉出任该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
赵志吉上任后首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1981年,他就试着对企业用人、分配制度动“大手术”。大胆地撤掉了4名不称职的干部,提拔了有真才实学的28名工人任中层正副职领导。又试改分配制度,破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1981年2月开始,从计件工资、累进计件工资到工序质量工资,逐次递进,扭转了“临时工干、合同工转、正式工坐着看”的局面,把企业引向竞争机制的轨道。
要探索、要“试”不仅难,而且充满风险。在那些年月,赵志吉遭人侮骂,甚至竟有人当面说:“小子,你跟我过不去,我也不叫你好受!”一些好心人规劝说:“志吉,你这样干,你就不考虑个人安危?”赵志吉却说:“我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企业,我也不愿得罪人,但我更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企业垮了事更大!”
敢“试”出效益,试在新野水泥厂结出了硕果。1981年不仅弥补了历年的亏损,还净实现税利29.73万元,第2年61.2万元,第3年升至118.73万元。这期间水泥生产规模由5000吨扩大到4.4万吨。
敢“闯”有结果
1984年,他经过长期观察,打算提拔合同工尹明林当副厂长,报告打给县委组织部,但因无上级红头文件未获批准。赵志吉为此深感困惑。然而,为了使企业振兴,定要唯才是举,“你不认帐,我土法聘任他!”尹明林的确是人才,不仅能干,而且善管理,他任副厂长9年来已成为厂长的得力助手,并且受到全厂职工赞许。
1988、1989年,国内水泥市场疲软,为摆脱产品滞销困境,赵志吉决定调整产品价格,每吨下浮1元、2元、3元,至下浮到7元,每月能调5次、6次之多。他的这些灵活招数,又使企业渡过了一次次难关,但却招来了种种非议。说他“自立价格,目无上级”,“他眼里没有物价部门,得整!”罚款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不让企业升级,抹掉他先进称号等。对别人的议论,赵志吉一笑了之,但巨额的罚款,使他心疼得掉下了眼泪。他说服领导班子成员们,“要加倍拚命干,把损失补回来!”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赵志吉的“闯”劲更大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重奖重罚,风险抵押机制建设等等,如今在新野水泥厂都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
敢“冒”出业绩
在南阳地区,有人说新野水泥厂之所以有今天,是赵志吉冒风险“冒”出来的。
你看,一台8.8吨的立窑能年年超设计能力,生产10.9万吨、11万吨,直至11.7万吨,这在旁人想都不敢想,而他却干出来了,其奥妙何在?只有4个大字:科技兴厂。
“冒”得超常规,要算是实施第5次技术改造了。从去年7月决策到今年2月生产出水泥,仅仅200天,投资980万元,就又扩建一条8.8吨生产线,其时间、水平、见效之速为目前国内水泥同行业所少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