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从发掘生产潜力中实现扫除文盲计划——记唐山市私营启新洋灰厂的扫除文盲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13
第3版()
专栏:

从发掘生产潜力中实现扫除文盲计划
——记唐山市私营启新洋灰厂的扫除文盲工作
 新华社记者 雷朋
在工厂中,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能不能抽调工人集中学习文化?唐山市私营启新洋灰厂在这个问题上给了肯定的答复:只要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工人的文化学习,同时发动工人发掘生产潜力,那么抽调工人不仅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由于工人的文化提高,会给生产带来新的力量。
去年八月,启新洋灰厂的厂方和中共党委会、工会共同决定,在不影响完成生产任务的条件下,分批抽调工人集中进行速成识字学习,使全厂百分之五十八的工人文盲都受一次教育。抽调第一批工人时困难不大,但在十月份生产任务增加时,扫除文盲的工作就碰到了障碍。按照去年第四季度的计划,生产任务要比前三个季度的平均生产任务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二。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原有的生产效率估计,除将机器运转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外,还得大大增加劳动力。“要完成生产任务,得把脱离生产学习文化的工人抽回来”,几乎成为每个车间生产管理人员的一致要求。烧成车间要在已抽走了五十八个工人的情况下完成增产任务,大家都没有信心。车间主任赵伯南说:“一个萝卜顶个坑,不只是学习的工人要抽回来,还得要增添工人。”
启新洋灰厂的中共党委会及工会领导干部分析了全厂情况,认为一九五三年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生产任务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早解决工人中的文化学习问题,将更有利于生产。同时,估计厂内还有相当的潜在生产力,因而肯定了增产任务必须从改善生产管理发动工人想办法中来完成。中共党委会除了召开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干部进行动员外;并和工会共同组织了六个工作组,分别到主要车间,首先与车间生产负责人研究了增产前后每个工人的具体生产情况,并到现场作实际调查。工作组又深入到每个生产小组,给工人说明增产与学习应该并进的计划,他们的意见得到工人们热烈的支持。工人张延勋说:“我们保证完成增产任务,使已脱离生产的工人同志们继续学习。”采掘车间王少楼生产小组并发起挑战竞赛,许多车间小组纷起应战,一个热烈的发掘潜力的运动就这样展开了。灌装车间的工人减少了四分之三,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三分之一,这是由于减少了一次手续,每天可节省一百个人工。车间领导干部这才明确认识到自己在生产上确有“长绳短用”的保守思想。他们开始组织工人们在生产上想办法,全厂各个车间在这一段短时间内就一共找出了六百二十多个窍门。
生产热潮推动了参加学习的工人的学习热潮。老工人孙芳年特地买了一付放大镜照着看书写字,老师每次给他的作业,他都要超过两倍或三倍。青年工人武桂林为了安心学习,与妻子订了“家庭公约”。工人们在写话练字时,常常写得腰酸手痛还坚持下去。这些学习的模范事迹,经厂的扫除文盲委员会绘制成幻灯在厂内放映后,全厂又有六百八十多个工人自动组织起来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去年十二月初旬,记者访问了启新洋灰厂。在生产管理办公室的生产计划表上记载着:十月份增产任务已超额完成百分之五点三,十一月份又超额完成增产任务百分之八点一。这是启新洋灰厂建厂四十多年来的最高生产纪录。在启新洋灰厂的职工业余学校,不论是白天或黑夜都有成群的工人上学。现在,全厂学习文化的工人中有六百多个工人已转入了业余巩固班。扫除文盲计划表上的红线表示着:全厂工人中的文盲已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点二了。灌装车间工人郭忠顺,他是从速成识字班结业后转入巩固班的学员。去年七月,他曾经向车间生产管理人员提过一项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他所得到的回答是:光嘴说不中用,提个书面意见。这可真难人!他当时是一个只识几十个字的文盲,只好蹩着一肚子的闷气。不几天后,他便到速成识字班去学习。当他识到两千多字回到生产岗位上时,他就连夜赶写了一个五百多字的合理化建议书。当这封建议书被积压后,他又在唐山劳动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支持工人合理化建议的社论,他连向厂方催问了两次,终于被批准了。这个在去年五月才被选为车间工会主任的普通工人,学了文化后,又细心精读了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他说:“我现在的思想已明亮得多了。”
爱好学习已在启新洋灰厂形成风气。厂内成立了技术训练班,已经具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工人都报名参加学习。他们都很关心时事,全厂平均两个工人即订有一份报纸,在业余时讨论国内外大事,并学习生产上的先进经验。一九五三年,启新洋灰厂的生产任务比一九五二年要提高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但是全厂人员都有信心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