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红旗渠畔修路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6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旗渠畔修路忙
本报记者 鹿舫
“要吃米,先治水。要致富,先修路”——河南林县人民这样表述兴修水利与解决温饱、修公路与奔小康之间的关系。
以建成“红旗渠”闻名的林县,改革开放以来又开始了“修路致富”的奋斗。昔日靠铁锤、钢钎修建红旗渠的泥腿子,开始驾着推土机、翻斗汽车修筑遍布城乡的柏油马路。
林县的公路原是50年代在马车道的基础上修起来的,当时只求通,不求精,严重先天性不足。据测算,1989年林县干线公路的汽车时速才达37.5公里。因此,全面拓宽、改造公路,缓解交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成了林县人的共识。
近3年来,林县人民为修路先后集资数千万元,拆迁房屋数千间而未见一个“钉子户”。每逢岁末年初,数以万计的筑路大军带着工具,带着粮草,带着行李,从四面八方汇集工地,那红旗招展、车来人往、机械轰鸣的劳动场面,就像当年修建红旗渠一般叫人感奋。
1990年,他们拿下了城关公路改线工程,使林县城有了长7公里、宽12米的东西和南北大道。1991年,他们在林县至鹤壁的公路上改建成了一段长40公里、宽8.5米的柏油路。今年,他们又使全长21公里的林县至安阳公路改造工程全面上马。
苦战3年,交通改观。同1989年相比,目前林县干线公路行车密度由每日1000辆增加到3000辆。
公路通,百业兴。同1990年相比,1991年林县预算内国有企业实现的利税增长8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2元,城乡居民储蓄额居河南省之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