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有益的探索可喜的成果——读《县级领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6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有益的探索可喜的成果
——读《县级领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县级领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一套论文选,共392篇,分上、中、下三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文章是从人民日报理论宣传部、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和16个县(市)联合举办的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研究”征文活动的1100多篇来稿中选出来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县级负责同志。王首道、刘澜涛、江华为这套书题了词,王任重同志生前为该书写了序。
这套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时代感较强,适时地配合当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王任重同志在序言中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关注的重点。”对待这个问题,理论工作者作过很多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也制订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在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中央还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问题作出了专门的决定,这些都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在重要的问题是要因地制宜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县一级领导,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农村的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到我们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能否进一步得到发展。正如王任重同志在序言中所说:“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县级领导工作,就更是紧迫而重要的事情了。”这次征文活动和这套书的出版,顺应了这个形势,抓的就是这个重大的问题。而文章的作者,可以说是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试图对自己十多年来在农村改革开放中所经历的实践,加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对如何加强县级领导工作的问题进行一次有益的探讨和总结,这无疑有助于县级领导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这套书另一个特点是全书所探讨的问题,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比如,怎样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作者针对一些同志思想不够明确,措施不力的状况,以当地农村近1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正确,论证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同时联系各地的实际,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作为一个县一个地区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的措施,还提出了许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使人读后,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获得了措施和办法。又如在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综合开发的问题上,许多作者针对一些县、乡、村致富无门的现状,用自身抓农村经济的实践来论证,只有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组织大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才能拓宽生产领域,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奔小康的能力。有的作者还总结了自己抓好乡镇企业的经验,摸索县一级如何抓乡镇企业的规律,充分论证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人们读了这些文章,都深感到必须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乡镇企业。又如在科技教育兴农的问题上,不少作者遵循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揭示了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认真分析了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相对不足,而社会需要又不断扩大的矛盾,令人读后很快就产生一种必须下决心抓好科技和教育的共识。还有,治理大江大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问题;做好扶贫工作,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等等,都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作者都分别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理顺人们的思路很有帮助。作者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和决策科学,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县委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搞好县级决策的问题,强调当前县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班子团结,同时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意见,都非常中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这套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文章短小精练,生动活泼,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这些文章,一般是一篇只阐述一个观点,探讨一个问题,有理有据,理足据实。虽然文字不多,可就一个问题而言,讲得比较深透,读起来颇有说服力,也很受启发。每读一篇文章,不仅对某一个问题提高了理性认识,而且对一个县一个地区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很可扩大人们的视野,加深人们对我国各地农村改革开放情况的了解,传递了信息,有利于读者借鉴他人的经验,发展自己。
陆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