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宣部理论局和本报理论部邀请首都理论界人士座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6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理论局和本报理论部邀请首都理论界人士
座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新华社记者赵卫、本报记者李炳清报道: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理论局和本报理论部24日邀请在京部分理论工作者就此进行座谈。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党的十四大全面系统地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中央党校赵曜教授在座谈会上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指导思想上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理论和路线的确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党史上看,这是继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贡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人员冷溶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而其中邓小平同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理论体系许多基本内容和思路,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平与发展问题”、“一国两制”等都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并加以系统化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生说,对外开放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我们应当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想法,抓住时机,实行全方位开放,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所长胡乃武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大突破和贡献。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十四大报告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在运行机制上的主要作用,并且明确了计划与市场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制度、市场经济能够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基调。这样,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和困惑改革理论深入的问题得到澄清,今后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确了。
国家体改委研究员李忠凡提出,要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付诸实践,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换脑筋。从传统的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要转变观念,也要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有新的认识。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张卓元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新的创造。如何保证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中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主体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理论体系,对理论界来说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限于经济范畴,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转变,科研、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政策都应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作出政策上相应的调整。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王家福说,应当加强立法,使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行动,从而保证党的十四大路线得以贯彻。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周才裕、吴振坤、冒天启、赵家祥、李崇富、卢冀宁、刘伟等专家学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