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把握时代脉搏做好群众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把握时代脉搏做好群众工作
本报群工部与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等党报群工部负责人、编辑、记者60余人,最近在昆明举行首次全国性的党报群众工作研究会,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特别是如何加强舆论监督,如何做好党报的群众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他们的发言综述如下:
服务的领域和视角
(发言者:河南日报杨富臻,海南日报陈锡香,贵州日报黄家庆,解放日报金耀光)
当前,从事党报群众工作的同志应更新观念,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读者来信》版,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改革开放中群众关心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派记者深入调查,写出有材料、有分析的调查报告,在版面上发表;也可采用来信集纳的形式,在版面上反映群众的呼声。对群众的思想问题,可有针对性地在读者论坛等栏目中解疑释惑,积极疏导。为配合党和政府一个阶段中的经济工作重点,可举办相应内容的征文活动,让群众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日常读者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合理的而且能够办到的,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对于一时看不准的问题和无力办到的事情,也要及时转有关部门处理或给予读者以明确答复,尽量做到不推不拖。
要重视舆论监督
(发言者:经济日报史永吉(特邀代表),甘肃日报张彦龙,安徽日报吴达之,南方日报钟效仁、邓辉,湖南日报王干泉)
在报纸上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东西应该进行批评。公开批评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报的优良传统。报纸揭露批评那些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是为了宣传党的主张,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是非,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和各级干部进行监督,有利于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因此,对于新闻批评来说,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当加强和改进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搞对头。我们开展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是为了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批评、抨击不利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利于加速经济建设,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上。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换的大变革中,由于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常常引发出种种矛盾,对其中有悖改革开放、偏离党的路线的问题,应选择有普遍意义的事例在党报上公开批评,这对于帮助人们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变换脑筋,更新观念,是很有作用的。
当今的社会,与过去相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益要求、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矛盾已不是那么单一。这就给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舆论监督,疏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既要舆论监督,又要舆论引导。监督和引导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切不可偏废一方。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理智,要用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根标尺来衡量舆论监督的效果。
既要敢监督又要注意方法
(发言者:云南日报赵帅仁,河北日报牛增慧,大众日报周宪云,青海日报王春岗,黑龙江日报汪洋,大连日报隋锡山,重庆日报刘春帼,广西日报黎家绪,新疆日报董瑞武)
批评报道要坚持抓重点。从内容上说,要抓涉及到党的方针、政策、纪律、国家法律法规的大问题;批评对象,要放在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个别被批评的部门和干部,往往会托关系、走后门,或者找记者的茬,阻止发稿。这就要求,舆论机关要有敢于碰硬的精神,问题照常查,稿子照常写、照常发。解决搞批评报道难的问题,除了要有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重要的是要改进批评报道方式、方法。要变单纯批评、揭露为双向沟通;变置身事外为参与其中;变侧重提出问题为注重解决问题。
要使批评报道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除了争取党政领导机关的支持这一至关紧要的条件外,与党政监督职能部门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个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在批评报道刊出后,报社可给受批评者的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发函,请他们督促下属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向报社回复整改情况。
建立精干的通联队伍
(发言者:四川日报张永红,新华日报江泰康,宁夏日报王德贤,福建日报游文生,长江日报叶庆明,西藏日报甘耀忠)
各级党报的用稿量都相当大,光靠有限的记者队伍采写,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党报覆盖的地域都相当广,要及时掌握各地各方面的情况,干预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单凭报社采编人员去了解,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庞大的作者队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党办报、全社会办报。应该看到,现在我国公民的政策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准有了较大提高,各地能够写稿子、反映问题的人有的是,这为各级党报建立一支精干的通联队伍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做好通联工作应对通讯员定期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政策法律意识和采访、写作能力;报社应选调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特别是一些退下来的老新闻工作者指导通讯员的工作,帮助他们出点子;编辑部的同志,应积极主动与通讯员联系,了解下面有什么线索、情况。
新的课题 新的挑战
(发言者:湖北日报詹金生,吉林日报刘宝玺,天津日报周敏,山西日报宋廷亮,陕西日报戴国贤,内蒙古日报石富生,沈阳日报李铁林,江西日报王良好,辽宁日报马瑞仁)
改革开放以来,党报的来信来访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一套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党报要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要与群众密切联系。因此,群工部的记者应全方位地主动出击,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最灵活的形式,最准确的调查,在报纸上反映出来。
党报的群众工作部担负着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记者,起码要具备:腿勤、嘴勤、手勤;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分析判断能力强;调查研究深入细致、稿件内容准确无误。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觉悟。所以说,党报群众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不能削弱。
报纸批评不能孤军作战,要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形成一种社会力量,才能真正发挥批评的威力,体现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党政部门一定要重视、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对报纸批评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并及时把查处落实情况告诉报社。报纸不仅刊登批评稿件,还要刊登回音。批评一定要有结果。
按照党的十四大要求,党报的群众工作一定要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尤其要关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通过大量的群众来信来访,研究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对一种社会思潮、社会问题或一种经济现象,不仅要摆情况,还要认真分析,指出症结所在,研究解决办法,对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涂晓东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