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阅读
  • 0回复

中堡岛的微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7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堡岛的微笑
  陈廷佑
它本来名不见经传。世界有多少岛,中国有多少岛!在庞大的岛屿家族里,它不具备任何可以出名的条件。它渺小而又普通,没有人注意它。古往今来有多少船客从它身边匆匆而过,包括大人物和小人物,天才和蠢才,侵略者、投机商、探险家、旅行家……谁也未曾注意过它。它没有奇松怪石,没有奇花异草,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深幽山洞,没有名人遗墨,也没出过英雄美女。吸引人的它什么都没有。它只有几亩贫瘠的土地,生几棵果树,长几垅稻谷,养几户山民。
历史喜欢开玩笑。公元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一项决议: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而它,中堡岛,就位于将来三峡大坝的中轴线上。近四十年的规划论证,在长达120公里的西陵峡中,从两个坝区、十五个坝段里选来选去,最后选定了它。它好幸运。于是,它声名大噪。亿万人把目光投向它。他们打开地图搜索它,翻出资料寻觅它,更有人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来看它。它上了报纸、期刊、电台、电视,从国家主席到寻常百姓,都知道了它的大名。专家、学者、部长、总理都在关注它的命运,谋划它的前途。它像一个流行歌星,突然在一夜之间走红整个中国。它终于出名了。中堡岛,它好风光!
其实它心里清楚,三峡大坝将筑在它身上,它将被彻底埋葬,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全国人大已作出决议,它已别无选择。
从宜昌葛洲坝船闸边登上一条载满游客的驳船,逆水而上,足足三个小时以后,我看到了它。它沐浴在初夏的阳光里,默默注视着两岸开阔低缓的河谷,任长江从它身边静静流过。几千年了,抑或几万年了,潮起潮落,船来船往,一切都没有变化。但每一个游客都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某个清晨,将会有千军万马,挟着风雷赶来,永远打破这里的宁静,改变这里的一切。这多像一个童话,或者一个神话?但人人都会相信。
它也相信。它看见勘测工人在它身上打下了第2309孔探孔,根据取出的前震旦纪结晶岩体石样,做出了“新鲜基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透水性微弱,断裂规模小,适宜建造混凝土高坝”的结论。当全国人大的决议通过的消息传来时,它看到江岸上的三斗坪镇突然沸腾起来,喜悦的人们拉起了横幅,放起了鞭炮。从那时起,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它成了长江三峡中一个新的景点。连外国人都兴致勃勃来看它,它给小镇上的人们带来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开餐馆、办商店,摆摊位,搭帐篷,岛上旅游业日益兴隆起来。江边立上一块木牌,草草写上“三峡坝址”几个字,游人用来照一次相就收两角钱,于是满岛都是“三峡坝址”的牌子。游人们除了照相,还愿意带走一点纪念品,勘测队取出的圆柱型石样碎块就成了抢手货,半根黄瓜大小的要一元钱一块。它为它贫瘠的过去而歉疚,它为它眼前的功德而欣慰,它更为它壮烈的未来而骄傲。它用满岛绿色同每一个游人诀别,从这绿色里我读到了它的微笑。
我被它的微笑深深感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