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热烘烘的蓉城书潮——第五届全国书市漫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热烘烘的蓉城书潮
——第五届全国书市漫步
本报记者李泓冰
8月22日,持续了12天的第五届全国书市终场锣响,成都乃至四川读书人心满意足地往书架里插进了一摞新书。书市办公室发言人喜滋滋宣布:本届书市图书和音像的订货总额过亿元。零售达1300多万元,共接待读者近百万人次。这个数字着实吓人一跳。在蓉城办书市,订货和零售总额居然都超过了在广东举办的上届书市,令人耳目一新。
迫不及待找市场
四川有1亿多人口,图书市场容量相当可观,许多出版发行部门对此早已虎视眈眈,视本届书市为打开西南图书市场的绝佳时机。
书市尚未剪彩,书市外围已弥漫商战硝烟:以往书市开幕后才露面的社长、总编辑们,迫不及待地披挂上阵,纷纷抢先召开新书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或把密藏多时的重磅“炸弹”集中抛出,或紧锣密鼓地展开出版集团的宣传攻势,力图全面亮相。
七八年前曾风光一时的川版书,近年来略显沉寂;时逢在自家门口办书市,四川的20家出版社当然难舍这份天时地利人和。在组织上市的2300余种新书中,新版书占一半以上。四川人民出版社拾回传统优势,新推出的几套丛书贴近现实,如“改革热点丛书”、“世界热点丛书”等,果真成了书市热点。曾率先推出“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从而使我国连环画出版走出困境的浙江出版界,此次带来了自己新的拳头产品:“伟人之初丛书”、《一梦五千年》又登上了书市畅销书的排行榜。读者情热如沸觅好书
开幕当天,四川辞书出版社展柜前,一名保安人员手持对讲机疾呼:“四川馆,辞书社,我们已被挤上玻璃展柜……”如潮的读者纷纷将手指点向展柜中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等书,这样的场面在其它展柜也时有发生。
四川读者非常热情,而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有关的图书和丛书、传记文学、知识性与文学性较强的普及读物、生活类用书和经久不衰的少儿类图书,更是本届书市读者的关心焦点。
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丛书》预出20种,在书市前,出版社赶印出8种,因为思辨色彩较浓,只备了40套来蓉,不料预展时便一抢而空,不得不当即组织空运。邓小平故乡广安县党史办的同志闻讯也特地赶来购置此书。已买了这8种书的读者,则纷纷留下地址,希望把以后的几种直接邮去。江苏文艺出版社多年来的王牌品类人物传记,也颇引人注目。
来书市购书的,无论是读者,还是各图书馆、单位的选书人,都颇具眼光。比如,甘肃、新疆版书籍在往届书市有寂寞无主之叹,本届却风光无限。原以为读者面窄的大部头书籍卖得很俏,如《新疆古钱币》、《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广东中山图书馆一次就买走《丝路文化丛书》等1000余元的书。中央美院图书馆采编人员买到《敦煌名窟鉴赏丛书》、《龟兹石窟》等书后,喜形于色,连称:“买到好书了!买到好书了!”
看到书市大获成功,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焕仁说:“这届书市无疑对推动四川出版和文化事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改革呼声四起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各路改革大潮汹涌而起,向来敏感的出版界又怎能按捺得住?
22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新闻出版局局长、副局长云集蓉城,比以往任何一届来得都齐。10月10日上午,本来是个联谊会,局长们却争先恐后地讨教起改革经验来了。午饭时间已过,大家仍谈兴甚浓,会议迟迟结束不了,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更是争得不可开交。诸如,出版集团而今方兴未艾,大家认为是改革原有体制、增强整体优势的一个积极探索,但又不能一刀切,或把什么都统起来;再如,出版社内部机制的改革,承包制的具体措施,自办发行的苦乐,每一条做起来都会让局长、社长们平添几许白发;又如,怎么看待以“以业养书”取代“以书养书”的口号?目前已有不少出版社纷纷成立公司、企业,其发展前景如何?……争论之余,大家一致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出台相关政策,为出版改革开绿灯,给基层以更多的自主权,特别是明确哪些条条框框已不切合实际。
一位局长恳切地说:在书市充分显示的市场机制面前,过时的条条框框和人们习以为常的行政手段,以及按照条条框框的方式和手段产生的分散粗放的经营效应,都将会暴露出它们的缺陷。
第五届书市的真正收获,不仅在于盛况空前,而在于进一步启动了人们的改革思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