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引导农村产业大军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9
第2版(经济)
专栏:

引导农村产业大军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刘中一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14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村经济活跃,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今天,也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归纳起来是:
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许多农副产品,不仅大大超出了农民自身所需的消费量,而且大大超出了本地、本省乃至全国的消费量。农业生产的商品性质已占主导地位,产品的流通、加工已成为农业生产者以至各级地方政府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近几年来出现的多种农产品“卖难”问题,就是突出表现。实际上,广大农民正在呼唤市场,寻觅市场。
第二,由于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在相当多的方面还受到计划分配体制的约束,因而作为市场运行、调节的“润滑剂”——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行政限制和扭曲状态。农业生产者虽有其田、有其权但无其利,他们在社会交换中得不到合理的经济报偿。广大农业生产者要求全面进入市场,在社会性交换中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第三,中国农村、农民的传统思想是“务农为本”,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使得丰富的地表、地下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大量的农副产品基本上是作为初级产品简单地消费掉了。随着社会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坚持发展农业性生产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开发、加工、转化、流通、社会服务等四面八方扩展延伸,形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格局,这是必然趋势。农村经济活动扩展、延伸到哪里,其产供销等一系列经济关系就会跟到哪里,这就要求突破城乡界限、工农界限、部门分工、行业归口界限,以及行政区划界限。这就要求广开渠道,突破一切经济活动的关卡和限制。
第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建设基本上是在“供给制”体制下进行的,基础设施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物资供应靠主管部门统一分配调拨,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靠国家安排,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靠国家救济。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等、靠、要、争”的依赖思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最大的、综合性的产业部门,但其本身却没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动力与活力,这是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个严重问题。改革开放14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触动,但用“供给制”办法统管农业的基本格局尚未发生突破性变化。求得在农村实行自然生态环境上和经济运行上的两个良性循环,不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上突破是得不到解决的。
以上列举的四大课题,联系起来看,就是需要在农村形成使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互相衔接,使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能基本上取得社会平均利润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这就是市场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改革如何在原有以市场为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加快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还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首先,要转换观念,用新的观念衡量经济活动,评价利弊得失。在长期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管理上,形成了“分配观念”、“任务观念”、“单一化的生产观念”、“单纯的数量观念”以及“闭关封锁的观念”。要发展商品经济,把农产品生产经营推向市场,就需要弱化、淡化以至消除这些旧的观念。
其次,要加强引导和调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和问题。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进程中,生产者、经营者有一个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问题,国家也有一个如何稳妥有效地引导、调节市场的问题。
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需要来看,要求我们尽快形成全面放开的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以多种形式组织起来参与流通,全方位进入市场;要以极大的努力加强市场信息的预测预报工作,发挥指导、引导和开拓市场的作用;要积极推进农村生产与经营的结合,大力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使农业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向加工、流通等领域全面延伸;要进一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要提倡和鼓励农村中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服务办经营实体。把这样几个方面汇合起来,就会促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这样一种千帆竞发、百业齐兴的大格局,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形成。
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简单地放开市场就能解决的问题。市场在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方面有机动、灵活的一面,也有其自发、盲目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机制,掌握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的主动权,能动地驾驭市场,保证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当前,重点要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市场预测制度和信息服务网络,为国家指导农村经济发展、调控市场提供决策依据,为生产经营者运筹市场提供各种服务。三是要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健全调控机制。这方面,不仅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健全多级储备体系,建立风险调节基金,通过吞吐直接调控农产品市场,而且要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建议把过去国家计划安排用于扶持农业生产的经济手段转换为面向市场引导和调节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措施,以保证农村经济改革发展顺畅运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