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对再生的呼唤——重读郭沫若《凤凰涅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对再生的呼唤
——重读郭沫若《凤凰涅槃》
吕进
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半个世纪以前郭老诗作,颇有感慨。
过去时代出现的优秀诗篇的生命力取决于它对后来的一代代读者的新的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凤凰涅槃》是郭沫若1920年初写的一篇剧诗,它的出现迄今已有70余年。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重新吟诵郭沫若的这首代表作,不但能够感受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而且可以倾听到今日中国的时代精神的呼唤。能够传之久远的诗篇就是这样:它们总是开放式地存在,历史经常地用“时间”这块绒布把它们拭擦得通体闪亮,使新时代的新读者常读常新。
凤凰,是郭沫若诗笔下常见的诗歌形象。1944年诗人曾将他最早的三部诗集《女神》、《星空》、《瓶》编成合集出版,这个合集的集名就叫《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通称“凤”或“凤凰”。它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最高洁、最美的神鸟。殷民曾将凤凰作为图腾。
凤凰涅槃,就是祖国的涅槃,五四时期的一代青年的涅槃,诗人自己的涅槃。“涅槃”这个词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又译“泥洹”。如果意译,就是“圆寂”的意思。(佛家认为,信仰佛教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圆”满一切清净功德,“寂”灭一切凡俗苦恼。)后来,“涅槃”(或“圆寂”)又用来称佛或僧人的死。涅槃,不同于世俗的死,而是向更高境界的超脱与升华。
且看《凤凰涅槃》的《序曲》。这是凤凰准备自焚的情景: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夜色已深了,香木已燃了,凤已啄倦了,凰已扇倦了,他们的死期已近了!
诗人对凤凰的即将死亡并不悲观,因为,这死中就有生。诗人在阴暗中显出火的光亮的画面中抒发的是低昂的悲壮之情。
如果将《序曲》作为第一诗章,那么,《凤歌》、《凰歌》、《凤凰同歌》就是《凤凰涅槃》的第二诗章。这是凤凰与旧世界的告别,也是凤凰与旧我的告别。凤是反抗的男性形象。面对世界,他提出种种疑问,寻求解答又得不到回音,对黑暗的现实发出强烈的诅咒。凰是反抗的女性形象,她通过对自己的既往的回顾,对历史表示了无尽的哀伤。诅咒也罢,哀伤也罢,凤和凰都充满与旧世界、旧我分手的果敢之情:
啊啊!火光熊熊了。香气蓬蓬了。时期已到了。死期已到了。身外的一切!身内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请了!请了!
除了“身外的一切”,即凤凰的生存环境;还有“身内的一切”,即妨碍再生的旧思想、旧观念。将旧的思想观念模式扔进熊熊的烈火,从死灰中获得新时代的思想观念体系,不如此,凤凰的涅槃将是不彻底的。
接下来的《群鸟歌》是值得玩味、寻索的一章。群鸟就是群丑,群鸟歌就是群丑图。飞来观葬的凡鸟、丑鸟,在凤凰涅槃的神圣画面中显得那么卑鄙、鼠目寸光和狂妄自私。每一种凡鸟唱的四行的歌,前三行完全相同,体现了它们共同的肮脏;只有不同的第四行才披露了它们不同的身份,它们大同中的小异。相同的三行都以“哈哈”的轻佻口气起始,发泄它们相通的幸灾乐祸、对高尚事物的隔膜。
《群鸟歌》是反衬——以群鸟的丑陋与庸俗反衬出凤凰涅槃,这幕悲剧的悲壮性与崇高性,唱出了诗人对凤凰的热情礼赞。
第四诗章以《鸡鸣》承上启下,带出《凤凰和鸣》。第四诗章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理想的结晶:
昕潮涨了,/昕潮涨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静后之动,寂后之音,暗后之光,死后之生。一切显出生机,一切显出转机,一切显出希望,一切显出万象更新。
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
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再生的凤凰具有新鲜、净朗、华美、芬芳、悠久、和谐的特征。这个诗章有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结尾的《欢乐颂》——极度苦难之后的极大欢乐。穆木天说:《凤凰涅槃》是“新时代的黎明前奏曲”①,是确当的。
《凤凰涅槃》中值得注意的意象是火。这不是火灾的火,而是香木焚烧的火,是“香气蓬蓬”的火: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有了这香木之火,才能烧毁一切旧的形骸与观念;有了这香木之火,才能在黑暗中露出光亮,在苦难中蕴藏温暖,在自焚中创造再生与永生。诗人对五四时代的变革之火的呼唤,就是对再生的呼唤:祖国、一代青年、诗人自己的再生,“一切的一切”的再生。
《凤凰涅槃》就是这样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世界熔为一炉的。字字是神话,字字是现实。我同意周扬50年前作出的评价:“《女神》中一首最长也是最重要的诗是《凤凰涅槃》”,这是“诗人所加于中国诗歌宝库的最初贡献、也是他诗的创作所达到的最高峰。他唱出了自己的,也是我们民族最好的歌。”②
应该说,《凤凰涅槃》也是郭沫若唱出的永恒的歌。我们的民族总是要不断地变革,在变革中发展,在变革中前进,在变革之火中不断地烧去旧我、再生新我。《凤凰涅槃》寻找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永恒的诗情,它因此而获得了一种属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长远的历史意义。尤其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火中的凤凰将是读者备感亲切的意象。
在《凤凰涅槃》中去发现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的时代精神,我想,是对郭沫若诞生100周年的最好纪念。
(注:①穆木天:《郭沫若的诗歌》,《文学》8卷1期(1937年1月)。
②周扬:《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