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蜕变》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蜕变》的启示
甘以雯
提起著名作家李存葆,人们自然会想起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近年来他同王光明携手致力于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蜕变》,是他俩近年来报告文学的精选本。书名曰《蜕变》,蕴含着作者对变革生活的真知灼见。
《大王魂》状绘了山东东营大王镇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历史变迁。大王镇历史悠远,文化灿烂,历史上登科进士芸芸,挥戈将军济济,而且至今依然珍藏着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王落伍了,进士的家乡文化苍白,将军的故里乡邻们乞讨要饭……真正使大王人振奋起精神、走上富裕之路的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大王重振雄威,文化发展,经济腾飞。
沂蒙则更是一片坚忍而承负重任的土地,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甘美的乳汁养育过革命。然而,革命胜利之后,这些革命的功臣却依然圪蹴在龟裂的土地上、栖身于破旧的土屋中。翻开《沂蒙九章》看一看“百年老屋和百岁母亲”,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便免不了泪水涟涟……《蜕变》描写了一个原本不起眼的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是怎样美名远扬、威震世界的:它经历了一个挣脱小生产束缚,走上现代化企业之路的艰难的脱胎换骨的蜕变过程。揭示了“不在主动中进行变革,便会在被动中挨打”的至理。《品绿东陌堂》描绘了胶东东陌堂人绿色的想往,绿色的奋发,绿色的实现。《老梨树与退伍兵》书写了梨乡莱阳的灵魂与时代骄子的风姿。
这些作品,不仅仅展现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变革的过程,重要的是描写了生活中、变革中的人,描写了在剧烈的变革中人的动荡不安的思想与感情,描写了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性格,描写了人的精神的发展与灵魂的嬗变。这些构成了这部报告文学集的文学价值。
艺术中有各种美:妍丽美,富贵美,自然美,清新美……唱铜钹铁板、大江东去是美,吟小桥流水、烟雨楼台是美,叹古道西风瘦马亦是美。此书所展现、所凝结的是崇高之美。悲壮之美。这首先缘于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和父老乡亲的深挚情谊。他们对以往家乡人民的贫困生活,有着切肤之痛;对改革给家乡带来的巨变,发出了由衷的鼓与呼。在沂蒙山采访时,他们不住宾馆住工棚,不食美味佳肴食粗茶淡饭,三伏天挥汗如雨、光着脊梁写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种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激情鼓荡在他们的胸中,贯穿于全书的始终,构成了此书昂扬、悲壮的基调。
作者一贯长于驾驭大的题材,书中,不论长篇还是短章,谋篇布局大都气度恢宏、回环跌宕;状物言情,辄是语次崛奇、一唱三叹。这与其昂扬、悲壮的基调十分和谐地组成一体,形成了雄浑、刚烈的艺术风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