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钱啤”的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30
第2版(经济)
专栏:

  “钱啤”的腾飞
  本报记者 贺海
酒,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是一种饮料,也形成了一种文化。我国目前生产啤酒的大小厂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者为数并不多。地处钱塘江畔的浙江钱江啤酒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在了前列。经过他们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已被列为全国啤酒行业四强之一,年产啤酒能力达到12万吨,产品从国内扩大到了国际市场。去年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之一。
这个厂的厂长兼钱江啤酒集团公司总经理黄伟成,是一位开拓型的人物。从“七五”一开始,黄伟成就带领一班人反复研究这个厂的经营方向,研究如何突破“小农”经济的范畴,做到“重点赶超”。他们确立了“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技术攻关”三种企业技术改造战术,要搞就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他们先后从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引进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麦芽磨粉机、全套啤酒自动灌装线,以及全自动啤酒分析仪等;从法国引进了最新利用酒糟生产颗粒饲料的全套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不仅构成了“钱啤”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生产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为企业腾飞丰满了羽翼。
但是,一个企业只懂得引进技术,没有自己的消化、吸收、创新,那也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休想有朝一日在国际上领先,更不会形成经济的振兴和后劲。因此,消化、吸收是“钱啤”采取的第二种战术。他们为了更好地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不仅学会掌握,而且广泛发动科技人员和职工,对引进设备的图纸、说明及各种装置、构造等进行消化吸收。例如:他们从德国引进全自动啤酒灌装线后,对该设备的所有轴承、密封圈和吸头等上百种零配件做了国产配件的对照工作。通过与国内同机型厂的共同合作,交流消化资料,联合试制所需配件370余种,从而使该设备实现了配件国产化。投产使用至今始终保持良好运行,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节约了外汇,还提高了职工对进口设备的熟悉程度,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几年来,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因地制宜成功地设计制作了20只145吨卧式露天发酵罐,为国内运用露天卧式大罐生产啤酒填补了空白。“北超青岛,称雄南方,面向全国,跨入世界”,是“钱啤”当前的奋斗目标。到这个厂采访,所见所闻,的确有如钱塘江的大潮,奔腾澎湃,滚滚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