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30
第5版(理论)
专栏:

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启示
黄浩
中国社会主义股份制是十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几年来的试点表明,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试行股份制有可能成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种形式,并且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一、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将使企业内部的资产、产权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打破“大锅饭”体制,使持有股权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二者同兴衰、共风险。如果是以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为主(这种方式将是股份制的普遍方式),则使职工个人与集体、与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生产者、管理者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股权者都关心企业生产、经营,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推动企业的民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推动企业走向市场,按照社会消费要求从事生产,按经济规律办事。
二、有利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实行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企业的平等竞争,在竞争中把社会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股份制企业试点的实践表明,企业股份制的建立,为引导、吸纳社会资金投向企业和扩大生产开辟了道路,而这种社会资金的流向,并不以企业某个人的意志和某种行政条例为转移,而是以市场法则为依据,因而它必然向优质产品、优质产业、优质企业倾斜。这就有利于实行企业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向优化的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的产业、产品的结构在动态中调整,变得更加合理,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利于国民经济朝着社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开辟道路。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最终要建立一种既具有活力、竞争力,又能自我调节的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相结合、相统一的机制。股份制企业的建立,通过调整企业资产和产权结构,吸纳社会资金,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化进程加快,并进一步推向社会化。而经济的社会化,反过来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这就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种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有利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相结合、相统一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既能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潜能,又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从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道路。
总之,股份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将给社会主义的经济的结构、运行、管理体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种股份制企业的社会经济性质应如何界定,必须根据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的不同情况,加以框定。根据国家允许发展股份制企业的范围,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其社会经济性质应有所区别。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基本原理,我认为,凡是国家资产股权的比例占优势,达到控股地位的,仍应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凡是混合股权结构的企业,如果国有资产股权连同社会集体股权和企业职工、公职人员股权相加,占整个企业股权的主导地位的,亦应视为公有制企业,这种企业可以称之为社会公有制企业;凡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人(主要是职工和公职人员)股权相加,占整个企业股权的主导地位的,可以称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凡是多种股权组合,但不存在控股权和占主导地位的股权,这种初级型混合股权结构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合作企业。对一些行业股份集团企业,或与外资联合的企业,其股权结构将更加复杂,我认为,也可按一般企业股权结构决定其社会经济性质的原则,分别加以界定。对股份制企业社会经济性质的正确界定,必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始终沿着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轨道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