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培训妇女是国家大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8
第7版(国际)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培训妇女是国家大计”
本报记者 申明河温宪
津巴布韦现有约1100万人口,其中51%是妇女。然而,“在津巴布韦独立以前,很多妇女甚至不知道‘三·八’国际妇女节”,津巴布韦政治事务部主管妇女事务的副部长亨格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独立后,妇女才从法律上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现在,津巴布韦妇女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使她感到,“对妇女进行培训和教育是国家大计,对妇女进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教育整个民族。”
津巴布韦妇女中有70%的人住在农村。为此,津巴布韦政府于1983年在距哈拉雷以东35公里处的梅尔弗特建立了全国农村妇女培训中心。1984年11月,当时任政府总理的穆加贝专程为这个中心的正式建立剪彩。巧得很,陪同我们到全国农村妇女培训中心参观的国家政治事务部官员也名为穆加贝,一问才知她是穆加贝总统的妹妹。据她和培训中心代理主任斯蒂芬介绍,在国家独立以前,农村妇女根本没有机会受教育,她们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做一名家庭主妇。政府创办这个培训中心一方面是为了使妇女懂得自己应享有的权益,另一方面是培养和提高她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以掌握改进生活的各种技能。为此,培训中心开设了妇女法律地位、项目计划与管理、成衣制作、农业技术、成人扫盲、幼儿管理、基础卫生保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每个培训班的时间从两周至两月不等。自开办以来,在这个培训中心学习过的农村妇女已超过3000人。
我们参观了正在上课的成衣制作初、中级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员们正低着头飞针走线。指导教师说,学员们在初级班学习两周后,回到家中进行两周实践,培训中心在此期间进行跟踪指导,然后进入中级班学习两周,经过同样的两周实践后,最后进入高级班学习,结业后的学员基本可以掌握制衣技能。在整洁的学员宿舍内,斯蒂芬指着床上的被罩说,这些都是学员们自己的制品。宿舍的一边摆着一张童床,培训中心不仅为学员提供住宿条件,还允许有困难的学员带领幼儿一道住宿学习。培训中心内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示范村”。村内的房屋和储藏、家禽饲养、厨房和卫生设施等均根据美观和经济实用的原则建造而成。“示范村”向学员们展示经过技术改造后的各种节能炉灶,引导学员对传统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改造。
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经过培训的妇女在津巴布韦各地创立了各种合作社,发挥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查奈那陶瓷合作社,我们看到有10位妇女正在利用本地的瓷土紧张地制作着各种器皿。合作社的负责人说,她们每人每天平均可制作50—60件瓷器,尽管遇到过种种困难,但去年仍取得了5100津元的利润。
来自中国的专家们也曾为培训津巴布韦妇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位于哈拉雷市南郊格伦维刺绣中心的妇女们至今不忘中国湖南刺绣组对她们的帮助。一走进手绣车间,两位妇女就用汉语“你好!”同我们打招呼。中国专家在这里的三年中,她们是学员,如今已成为培训新学员的教师。她们不仅掌握了中国专家讲授的各种刺绣图案,还设计了“火焰百合”、“非洲农舍”和“维多利亚瀑布”等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刺绣产品。望着一件件色彩纷呈的珍品,陪同我们参观的一位哈拉雷市地方负责人动情地说:“中国人民是我们的朋友。独立之前,他们支持我们解放自己;现在他们又帮助我们在经济上自力更生。”
(本报哈拉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